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老秦人是跟着政哥一路走过来的,这里面的感情,是无论哪国人无法比的,但两者间也不会差太多。”
朱丹索性把自己建议的科举制度说了出来:“无非就是前面几年老秦人的录取比例会高一些。”
这就跟少数民族有加分政策一样。
张良目光发亮,虽然朱丹只是粗略介绍,但他已经看到了这个科举制的巨大前景,它最大的好处当是打破了普通黔首与贵族之间的隔阂,给底层的人也提供了一条上升的通道。
当然,贵族依旧占据巨大的优势,毕竟他们自小耳濡目染,也能接触到最好的教育资源。
可相比此时,已经是巨大的改变。
而且国师还说科举制的考核将会使用一种新式简体字,这将极大地缩小两者差距。
相比之下,老秦人在参加科举时有加分,录取人数会高一些反倒是没那么震撼了。
“当然,我也知道这种先发优势其实很致命,先上来的人或许会占据朝堂绝大部分,后来者想要把他们压过去很难,但是科举制录取的人才并不是一开始就坐镇中央,而会去乡里之间历练。”
是的,朱丹的想法要更大胆一点。
她都把简体字推行出来了,要搞的科举制可不是封建时代那种八股文,更偏向于后世的高考。
高考完你就可以当京官?
不可能,你得去村里面先干几年实事,再根据你干出来的成果,一步一步往上升。
复杂的基层将会锻炼出真正的人才,同时这样历练出来的,也是能真正做实事、了解情况知道因地制宜的。
朱丹可不想搞出一批只会纸上谈兵的。
张良看朱丹的眼神更加震惊,她其实能接受老秦人会优越于其他旧六国人。
这很正常,如果不作出区分,一味一视同仁反而是对老秦人的不公平。
可朱丹一手创造出了老秦人的先发优势,又用这个基层历练制度,尽可能的压制了他们的先发,筛选出真正能干实事的人才。
不管是谁,能够一步步走上来,他出生之地这个因素都会变得很小很小。
因为在朱丹的规划中,这种基层历练并不是只固定于一地,而是会轮岗的。
他可能此刻管理的是老秦人,后面又被调去管理原赵国人、原楚国人。
若他真的将那片地方发展起来了,他还会对那里的人持有偏见的想法吗?
不会。
因为一个人有偏见,他是不可能全心全意的谋求发展的。
如果他有偏见还能谋求发展,那就是他能克制这种偏见,君子论迹不论心了,对于结果不会有影响。
张良深吸了口气,问:“国师,你告诉我这些,是想我做什么吗?”
“聪明!”
朱丹打了个响指,“我确实有求于你。”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