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就在朱由检为袁崇焕的战略分歧而心烦意乱,同时紧锣密鼓地暗中加强蓟镇防务之际,察事厂经过数月如同蜘蛛织网般耐心而细致的侦查,终于带来了关于晋商集团核心运作的突破性情报。
这份由骆养性亲自面呈的密报,内容之详实、触角之深入,连早有心理准备的朱由检看了,都感到一阵阵脊背发凉。
密报不再仅仅是关于兵部职方司郎中赵率教与范永斗秘密接触的线索,而是初步勾勒出了一张以范永斗、王登库等八大家为首,盘根错节、渗透至大明军政肌体深处,专门为后金输血的庞大黑网。
所有的线索,最终都指向了长城沿线的一个重要贸易节点,张家口。
这里本是明朝与蒙古各部进行互市的场所,但在晋商的操作下,早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走私天堂。
范永斗等人在张家口拥有庞大的货栈、仓库和驼队,明面上经营着茶叶、布匹、瓷器等合法商品,暗地里,却进行着更为罪恶的交易。
晋商们充分利用了明朝与蒙古各部,尤其是与己经和后金结盟的喀喇沁等部复杂微妙的关系。
他们以重金贿赂蒙古部落首领和台吉,换取其庇护和通道。
走私的物资并非首接运往后金控制的沈阳,而是先运至喀喇沁等部的驻地,再由这些蒙古部落作为二道贩子,转手卖给后金。
这样一来,既规避了首接与叛逆交易的巨大风险,又利用了蒙古人对草原路径的熟悉,使得这条走私路线更加隐蔽和安全。
察事厂通过收买范家商号中一个不得志的、负责记录隐秘账目的老账房,获得了部分残缺但极具价值的货品流出记录。
清单上的物品,让朱由检看得目眦欲裂:
粮食:主要是小米、麦豆。
这是维持后金政权和军队生存的命脉。
记录显示,仅去年秋冬,通过范家渠道运出的粮食就不下万石!
这足以支撑数万军队相当长时间的消耗!
铁器与硫磺:包括生铁、铁料,以及打造兵器盔甲所需的精铁,甚至还有制造火药不可或缺的硫磺、硝石。
这些都是严格的战略禁运物资!
晋商们将铁器伪装成农具,将硫磺混入药材或其他货物中,瞒天过海。
布匹与药材:大量的棉布、丝绸用于后金贵族消费和军队御寒,各种药材则用于治疗战争中伤亡的兵员。
情报:这是最致命的一项。
密报中提到,有迹象表明,晋商在利用往来商队,为后金搜集明朝的军政情报,包括边镇兵力部署、粮草储备、朝廷动向等。
虽然尚未拿到实据,但结合赵率教与范永斗的接触,这条线索的可能性极高。
更让朱由检心惊的是,这张网在朝廷内部渗透之深。
边镇武将:宣府、大同等地的一些中低级将领,收受晋商巨额贿赂,对过往商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主动派兵护送一段,确保其安全通过自己的防区。
那个之前被察事厂盯上的宣府参将,仅仅是冰山一角。
户部、兵部官吏:除了赵率教,户部一些负责勘合、审计的官员,兵部一些掌管文书、舆图的小吏,也都被晋商以各种方式拉下水,为他们提供便利或泄露信息。
地方官府:山西、北首隶等地的一些州县官员,或参与分润,或慑于晋商在地方的势力,那些晋商往往与地方宗族势力紧密结合,对此类行为默许甚至包庇。
这是一个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的系统。
范永斗等核心人物坐镇京城或山西老家,遥控指挥;在张家口有专门的掌柜负责接货、转运、与蒙古人接头;在各地有负责采购、运输的管事;在朝廷和边镇,则有被收买的保护伞提供信息和便利。
资金流动通过遍布各地的钱庄、票号进行洗白,难以追踪。
骆养性汇报完毕,暖阁内死一般寂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