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子文学网

第909章 百姓们喜欢的就是好(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第909章百姓们喜欢的,就是好!

“专唱黄梅戏?”

俞巧莲不敢相信。

玉皇街三大戏院,万和楼主唱昆曲,广德轩主唱徽剧。

主戏班没空,才会邀请其它剧种戏班去唱戏。

众乐园倒是不拘,什么火就唱什么。

不过行业公认,万和楼是昆曲主场,广德轩是徽剧主场。

有这两个主场戏院打底,所以大家一致认为,昆曲和徽剧是主流戏曲,是大剧种。

其余没有主场戏院,只能排队在玉皇街其它戏院唱,或者见缝插针地在三大戏院唱的剧种,是第二档,是小剧种。

越剧、河南高调、蜀戏、西秦腔、青阳腔、海盐腔、弋阳腔、汉剧、南音,不管它某个时间在京师特别火爆,出了某个戏班某位角,受到热烈追捧。

但它们就是小剧种。

其中原因也有它们刚刚兴起,正处在成熟的过程,还不够完美。

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它们没有主场戏院。

主场戏院其实很简单,越剧广受浙江籍官员和商人喜欢。

浙江同乡会也很有钱,钱在玉皇街买一个戏院,专唱越剧就可以了。

但事实没有这么简单。

要不然谁凑钱买个戏院,都能碰瓷一下大剧种。

昆曲和徽剧走到今天这步,一是有一群文人在帮衬。

比如王世贞兄弟为首的戏曲研究院,给昆曲写评论,哪里好,哪里不好,十分中肯。

又帮忙总结,定音调、规词牌,完善昆曲的唱腔和特质。

还亲自下场写戏文,一步步把昆曲推到今天这一步。

爱好昆曲的多在三吴,这里出才子、大官和巨贾,不仅有才、有钱,庙堂上人脉也不小。

官场、民间一起使力,把它推到今天这个地步。

徽剧也差不多。

它背后站着徽商,还有胡宗宪为首的徽籍官员。

胡宗宪是新党巨擎,东南系的一代目。

从戚继光、俞大猷到刘焘、卢镗,从谭纶、王崇古到潘应龙、王一鹗,都受过他的提携和恩惠,要给他几分面子。

这些情况,戏曲行业都知道,俞巧莲也知道。

但任何地方戏班进京,想唱红京畿,都得经过几个步骤。

一是有戏园子愿意给机会,让他们上台唱。

二是唱到一定名气,积累了一定的观众,有常驻戏院。

常驻戏院和主场戏院完全不同。

常驻戏院是你在各戏班唱得不错,能赚到钱,戏院愿意跟你签一个月或三个月的契约,包场给你唱。

可观众口味是变的,一个月,三个月后,观众听腻了,喜欢其它戏班的戏,戏院解约,你就得滚蛋,重新到处跑场子唱戏。

主场戏院是这个戏院只唱某一剧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为红楼来诸天从欢乐颂开始快穿之我在年代文里抱大腿大龙挂了太古战神世嫁黄金遁绝世武侠系统少年王梦回大明春从亮剑开始搞军工三界独尊美漫世界霸王轨迹灵气复苏:从小奶虎进化成禁区兽皇!醉枕江山苟在四合院捡漏我在决斗都市玩卡牌我家青梅有点甜星河大帝神级反派快穿被男主养成的那些日子藏锋震惊!开局一片地,暴击出奇迹我就是神!天启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