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他在青岭习惯了亲力亲为,喜欢走到一线看实情、听民声。
如今坐在办公室里写材料、做PPT,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但他很快调整心态,意识到自己现在肩负的是另一种责任??不仅要总结经验,更要引领方向。
他开始频繁出差,前往各地调研,了解不同地区的治理现状与困难。
他发现,尽管许多地方都在尝试引入数字化治理手段,但在制度设计、群众参与、监督机制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
一些地方为了追求政绩,盲目上马各类平台系统,却忽略了治理的本质在于服务人、凝聚人、提升人。
于是,他在一次内部研讨会上提出:“技术不是万能的,治理的关键在于人心。
我们要做的,不是把群众变成数据终端,而是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这句话引发了广泛共鸣,也促使党校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强调“以人为本”
的治理理念。
与此同时,朱远航还受邀参与中办、国办联合组织的基层治理改革专项课题组,负责撰写《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白皮书》。
这项工作历时半年,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典型案例与研究成果,最终形成了涵盖组织建设、数字赋能、群众自治、监督问责等多个维度的政策建议。
白皮书发布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多位中央领导同志作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认真学习借鉴。
而朱远航的名字,也开始频繁出现在各种高层会议的名单中。
然而,正当他在学术与政策领域逐步站稳脚跟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事件再次将他推向风口浪尖。
2026年底,某地发生一起严重群体性事件,起因是当地在推进“村改居”
过程中,未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导致部分村民利益受损,引发激烈冲突。
事件曝光后,舆论哗然,社会广泛关注基层治理中的“形式主义”
“脱离群众”
等问题。
中办紧急召开专题会议,要求深入剖析事件根源,并提出整改措施。
朱远航作为基层治理专家,被指定参与调查并提交报告。
他在实地走访后发现,该地虽引进了先进治理系统,但缺乏有效的群众参与机制,决策过程封闭,信息不对称,导致矛盾长期积累,最终爆发。
他连夜撰写报告,直言不讳地指出:“技术可以提升效率,但不能替代民主。
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是让群众拥有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
这份报告在党内高层引发震动,也成为后续出台《关于加强基层民主协商机制建设的意见》的重要参考依据。
事后,有人问他:“朱教授,您不怕得罪人吗?”
他淡然一笑:“如果连我们都回避问题,那谁来守住治理的底线?”
时间一晃到了2027年春天,朱远航已在中央党校任职一年有余。
这一年里,他主持编写了《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十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巡回讲座三十余场,足迹遍布东中西部多个省市。
他的名字逐渐从“青岭经验”
代表人物,转变为全国知名的治理学者。
然而,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最初的起点。
每当夜深人静,他总会翻阅那些来自青岭的旧照片,回忆那段与群众并肩奋斗的日子。
有一次,他在党校讲课时提到:“治理现代化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个地方的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