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如果说孝廉是因为孝顺或者廉洁被举荐,那么茂才就是因为才能优异才会被举荐。”
“一个选的是品德,一个选的是能力,都是当时帝王需要的,除了每年都会举荐的孝廉和茂才,皇帝还会根据需要开一些特别的举荐科目。”
“比如说汉朝就有让地方举荐过贤良方正能直言进谏者、文学写作厉害者、明经明法科目等等。”
“我们都知道的,大名鼎鼎的董仲舒就是因为举贤良被汉武帝欣赏。”
伍爱华说完,刘彻的眼中已经异彩连连了:“让各地属官自习查找是否有董仲舒其人。”
“相比于察举是地方主动推荐人才给朝堂,征辟这是皇帝直接选拔德高望重的人当官员,例如说吕后当时就想要征辟遗老,武帝就征辟了申公。”
“当然,后面申公被窦太后和刘彻的争斗波及,最终免职回家,这都是后话了。”
“相比于前两种需要自身优秀的当官方式,任子就纯纯是靠投胎技术了,”
伍爱华说着:“靠身居高位的父兄保荐,成为官员。”
“当然,这些制度我们说起来简单,真正实行起来也有很多细节上的规定,”
伍爱华说着:“例如说征辟,就有规定,通过征辟当官的人,家里财产必须要若干算以上,而一算说的就是缴纳算赋税,每一万钱缴纳一百二十文,才为一算。”
“文帝规定一定要十算以上,景帝的规定则是四算即可。”
“另外,类似于商人子孙不可以当官、贪污犯的子孙不可以当官、赘婿不可以当官等规定,在汉朝也是比比皆是,武帝还专门规定了官员必须要回避本身户籍地的当官,这个回避不仅要回避自己的,还要回避配偶的。”
“不得不说,汉朝具有非常有完备的人才举荐特色,但是这种方式还是倾向于家中有钱财经营名声,或者有地界可以展示子孙能力的家族下一代。”
“当然,如果这两条路子都走不通,还有一条规定之外的路子:有个漂亮的姑姑、姐妹或者女儿。”
“有汉一朝,外戚可谓是屡禁不绝,皇帝们有多么不喜欢祖母、先皇后等家族的外戚,就有多么喜欢任用舅舅或者妻舅。”
“文帝在位,薄太后的弟弟薄昭当了车骑将军。”
“景帝在位,窦太后家窦婴窦彭祖受到重用。”
“武帝即位,田蚡一跃而上,随后武帝宠爱卫子夫,更是凭借卫子夫获得了最强嫁妆卫青、霍去病、霍光。”
“王政君成为太后,王莽才有了露脸的机会。”
“这么说吧,如果没有外戚,汉朝也不会有这么多荣辱兴衰。”
伍爱华说着又忍不住说道:“在明朝,因为怕外戚专政,还专门选取小户人家的女儿作为皇后皇妃,明朝的外戚们确实没有翻出什么浪花,但是我觉得可能是有心气的就不会让家中女儿去明朝后宫,所以后宫嫔妃的家人无非是趴在女儿身上的吸血虫。”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明朝的小户人家已经有供家中男丁读书科举的能力了,但是他们显然能力不足,所以并不能通过科举晋身,而在英宗之前,明朝的宫妃、王妃,都是要陪葬的。”
“这种陪葬还不是寿终正寝之后埋在男主人身边,而是男主人死后活着生殉。”
“有人说,但是的皇后不用殉葬,有人说,有子宫妃不用殉葬,”
伍爱华摇摇头:“但是实际上,是家人或未来孩子有能力报复执行者的宫妃不用殉葬。”
“殉葬这种事情,当然要找软柿子捏啦!
所以家族有能力的、有近亲当大官的、有记事的皇子的,基本都不会被殉葬。”
“用一个女儿的性命换来家里的荣华富贵,这种外戚人家,自然也出不了卫青霍去病霍光这种将才能臣了。”
“我只能说,如果卫青、霍去病和霍光生活在明朝的好时代,也并不需要通过外戚这一身份晋身,毕竟明朝文武科举已经很完善了,他们自然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取进身之阶。”
“到时候没准汉武帝就不是因为纳了卫子夫所以发现了她家里的三个人才,而是基于卫家和霍家的神仙降临,迎娶人家的姐姐(姨妈)做皇后。”
“毕竟那可是千古名将哎!
如果娶个老婆就能换两个这么厉害的将领,每个皇帝都会想要娶她十个八个老婆的!”
伍爱华这么说着,忽然眨眨眼:“这话一说,其实我挺想看武帝为了将领自卖自身迎娶他们家皇后的同人文的,有没有大大产粮啊?”
汉武帝:???
第55章
同人文是什么,汉武帝不懂。
但是自卖自身这些话,武帝有点破防,因为他真的干了。
自从知道自己有卫青和霍去病两员大将,刘彻就严格排查了自己身边的人,然后不出意外地发现了马奴卫青。
这时候的卫子夫刚刚被刘彻接入宫中,还处于被冷落被宫人看不起的阶段,一知道卫青以后是自己对付匈奴的一员大将,刘彻立马抓住表姐表弟不能生子的借口,升了卫子夫的位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