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子文学网

第83章(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郑斯琦这时候轻而易举地想起一句话,《安娜卡列尼娜》,“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林双玉看郑斯琦始终匀静,眉宇间又泰和的样子,擅自臆测他是不会知道下等人什么样的概念的。

东奔西突,瞻前顾后地讨生活,三言两语又怎么能概括的完。

不切身体会过的人,听两三句只言片语又怎么能懂。

根茎掐断渗出的汁水染得她指端发绿,“跟你们年轻人说了,你们觉得我老太太心狠。”

她似有若无地叹了口气,“你们不懂。”

“我的确没有经历过。”

郑斯琦笑了笑,“故事我倒听说过,我父亲的,不知道对您来说有没有什么参考性。”

郑寒翁的求学经历,是他每年都到絮絮说给子辈听的骄傲,是他胼手胝足,匍匐前进的一段泥泞的山路。

郑寒翁原先是贫农,祖籍并非利南,而在一路指向西北腹地的源清。

祖祖辈辈同样时代务农,面朝黄土,所看所想,也不过那一口碗大的青天白日。

彼时郑寒翁却有别同人,不甘安贫乐道囿于现实,在旁人看不上的地方,数年如一日地缄默着发奋,跳出了狭窄逼仄的源清,毕业留任何麓县一中,也是教语文。

郑斯琦语气淡淡的,只像单纯在说一个故事,“他那时候跟我说,他留任教师的那一年,祖父家里就剩了半缸麦,结结实实是穷得叮当响,一条裤衩子三兄弟轮着穿,临走之才大费周章从他弟弟腿上给扒了下来才出得了门。

那年正好是1966。”

林双玉听了发笑,捋了捋滑下来的袖口又停住不笑。

1966的中国是山雨欲来风满楼,高校首当其冲,最先应声批判资本主义复辟。

何麓县一中无法在潮流中得以幸免,独善其身。

停课闹革命,写大字报,上行下效,学生批判学生,老师批判老师,无限地上纲上线。

漫漫风雨,绵长阴伏,气盛年轻如郑寒翁,免不掉地话语偏颇激进,被狂热的学生快速地揭发,盖上莫须有的罪章。

六七月的天气,被揪出破旧的青瓦房,穿着一身褴褛单薄的单衣,被学生泼上了滚烫的浆糊,贴上一层层花花绿绿的标语口号。

游街也有,且脖子上要被挂上两只破旧的劳改鞋,且弓腰低头,不能只是旁人。

再又或是绞掉头发,再又或是隔离审查,被轮流地毒打。

落魄潦倒也就罢了,人格也要被人一把从脸皮上扯下来,丢到地里狠狠地踩上两脚。

郑斯琦抬了抬头,“那时候被打成黑五类的人,不是被关押监禁,就是被丢去劳动改造。

我父亲印象里,他那帮一同被打成黑五类的同事里,投湖的有,上吊的有,对罪行供认不讳之后寥寥一辈子的人也有。

有时候也很难想,比那时候的他们还要绝望的人,现在到底还有没有。”

林双玉不说话。

1977年冬,恢复高考,孑然一身的“老三届”

郑寒翁换了条簇新的毛料裤子,花了一身家当,却又因为政审不过关,划拉被画出了录取名单之外。

“77年他考不过,78年他又考,78年没过,79年他老人家还考。”

郑斯琦说着说着自己都不住笑,“我觉得那时候的那些人,最不怀疑的一点,就是知识能改变命运。”

林双玉停顿良久,半开玩笑似的问,“后来可真的考上了?”

“后来好容易一把年纪三十多了,全省第七考的利大,再后来分配到了利南市博物馆做研究员。”

郑斯琦无意说教,只是他人历史照进自己的现实,总能把一些共通之处看的更加清晰明了。

所谓竭尽全力,也应该定下最适宜的方向。

“小五子的条件很好,很聪明,我的女儿是他的同桌,她也总告诉我小五子学习认真刻苦比她自己用心的多,是个很勤勉的孩子。”

郑斯琦看着林双玉的发顶,“我也是当老师的,所以我明白这些东西有多难得。”

“我从来不觉得乡镇学校不好,相反,这里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更有韧性这我始终相信。

但要留在这里对小五子老说要背负的东西太多了,太早了,太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老祖出棺重返1987四合院:香江首富从路边摊开始神印王座苟在废土官道无疆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灵气复苏:签到终极修炼天赋谍影风云帝枭盛宠:总统大人买一送二官途之平步青云斗罗之修罗天使哥哥爱上的女神神脉至尊全球迷雾求生垂钓之神弟弟荒天帝也重生了星门躲在冷宫苟成大佬白日偷欢飞天假偶天成寒门首辅萌神恋爱学院大秦第一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