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
这不是军事行动,也不是科学勘探,而是一场纯粹的情感奔赴。
队伍由五人组成:陈砚舟(首席工程师)、许风吟(心理协调)、苏念(远程导航支持)、两名资深地质潜水员。
装备包括便携式热熔钻、抗压通讯舱、以及一台由小禾亲手绘制涂鸦的微型音响??里面储存着她录下的所有“日常声音”
:雨滴打伞、猫咪打呼、操场上的笑声、还有她唱跑调的《茉莉花》。
出发前夜,小禾拉着陈砚舟的手不肯松开。
“你要答应我,如果她害怕,你就放这首歌。”
她递给他一张U盘,标签上写着四个字:**别怕,我在**。
陈砚舟蹲下来,额头抵住她的:“我答应你。
而且我会告诉她,有个小女孩种了一棵树,专门等着她回来乘凉。”
飞机降落在格陵兰临时机场时,暴风雪正席卷北岸。
启明站的灯光在风雪中若隐若现,像一座漂浮在白色海洋中的孤岛。
他们换乘雪地车,在颠簸中前行近三个小时,终于抵达钻探点。
热熔钻启动那一刻,整个冰原仿佛都在低鸣。
高温水流缓缓切入千年寒冰,蒸汽升腾如雾,映着探照灯的光晕,宛如极光重现。
七十九小时后,钻头触达目标深度。
当第一缕人工光源照进幽闭空间时,所有人屏住了呼吸。
那是一个半塌陷的辅助舱室,墙壁布满苔藓状生物滤网,角落里一台老式主机仍在运转,指示灯微弱闪烁。
而在中央操作台前,坐着一具身穿科考服的身影。
她头发灰白,身形瘦削,但坐姿笔直,双手交叠放在膝上,仿佛只是睡着了。
胸前名牌上刻着两个字:**林素云**。
法医初步判断,死亡时间约为二十年前。
但她身边的一切都指向另一种可能??她的系统仍在模拟“有人存活”
的状态:水循环自动运作、空气成分保持稳定、甚至每日定时播放一段轻音乐(经识别为肖邦的《夜曲Op.9No.2》,正是她生前最爱)。
而在主机日志的最后一行,记录着最后一次数据上传时间:**就在三天前**。
>“今日气温回升0.3℃。”
>“我煮了最后一包速溶咖啡。”
>“味道有点苦,但我喝了。”
>“我想,他们会来的。”
陈砚舟跪在地上,捧起那台早已停止运行的录音机,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他忽然意识到,林素云从未真正离开。
她把自己活成了一个信号塔,用尽余生维持一段永不中断的对话。
“老师……”
他低声唤道,像多年前那个站在讲台下的学生,“我们来了。”
返程途中,苏念在视频连线中久久凝视着母亲的遗像,终于说出那句藏了二十多年的告白:“对不起,当年我没敢跟您一起留下。
但现在我知道了,您不是抛弃我,而是把我托付给了未来。”
许风吟站在舷窗边,看着脚下绵延的冰川。
他想起林素云录音里的那句话:“最深的黑暗不在地底,而在人心。”
而现在,他终于懂得,**光明也不在天上,而在一次次不肯放弃的倾听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