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聊完了古人冬天如何取暖,再聊聊古人夏天如何降温。
古代夏天并不比我们今天凉快,《浮山县志》就记载过乾隆八年的极端高温天气:“夏五月大热,道路行人多有毙者,京师更甚,浮人在京贸易者亦有热毙者。”
气象学家分析,当时的天气至少达到了40℃以上。
那在没有空调的古代,这么热的夏天,古人是如何降温的呢?
首先可以使用降温设备,比如人工风扇。
这人工风扇并不是找两三个丫环给你用扇子扇风,那点儿风力太小了!古时候的大户人家厅堂上方会安装拉拽式风扇,一大片扇叶差不多有门板那么大,由丫环拽根绳子拉动扇叶给厅堂送风。
此外,还有手摇式的风扇,类似手摇鼓风机。
据说古时候还有“空调风扇”
。
古人使用风扇的时候,还会把风扇放在水池后面,或者在风扇前摆两盆冰块,这样送出来的风就是凉的,这种风扇已经具备了空调的功能。
还有的人会在风扇前摆很多盆鲜花,这样吹出来的风都是香的。
有钱人就是会玩!另外,古代大宅院的客厅,都会有一种“空调”
系统——空调井。
在厅堂里挖一口深井,一直连通地下水,然后在地面留一个送风口,这样,井下凉风就会源源不断送进厅堂,达到降温效果。
最豪华的当属降温亭——将水引到屋顶,制造人工瀑布,以达到降温效果。
除了降温设备,还有降温饮食。
比如吃冷饮、冰镇水果或饮料。
那古人用什么进行冰镇呢?其实,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人工冰箱了,叫作“冰鉴”
。
其原理很简单:制作一个有夹层的容器,在夹层里放入冰块,然后在容器内放入食物或饮料进行冰镇,成为冷饮。
宋代的冷饮已经平民化了,北宋都城开封就有种叫“冰团冷元子”
的冷饮很是畅销,其做法类似今天鲜芋仙等甜品店中的芋圆。
到了元朝,蒙古贵族喜欢在冷饮里加入奶制品,称为“奶冰”
。
据说马可·波罗来到元朝后就很喜欢吃这种冷饮,并将其制作方法带回了欧洲,欧洲人在此基础上发明了冰激凌。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搞笑?正宗的土耳其冰激凌可能来自中国。
△铜冰鉴(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
有的读者可能会产生疑惑:古代夏天的冰是从哪里弄来的?我听过多种说法,技术含量最高的说法是古人用硝石制冰:将硝石溶于水,大量吸热,便可将水冷冻成冰。
但这个方法的制冰量太小了,而且非常费事,无法满足古代夏天巨大的冰块需求量。
所以,王老师认为古人一般不会用这么麻烦的制冰方法。
其实古人取得冰块通常的方式不是制冰法,而是存冰法。
很简单,等到冬天自然结冰时将冰块储存到地窖里,然后等到夏天时取出使用。
这种简单的存冰方法,从先秦一直使用到新中国成立后。
储存的冰块都取自城市里的天然河湖,比如北京的北海、积水潭、太平湖,还有济南的大明湖,都是过去重要的取冰处。
寒冬时节,湖面结冰,待到冰面上能走人了,就开始进行切冰作业,把冰切成一米见方的冰块,运送到地窖里保存。
保存时还要在上面盖上厚厚的稻草保温,这样就能挺到夏天而不融化。
古代大城市内都建有很多的冰窖。
清朝时,北京城内的官方冰窖就有4处18座,由工部统一管理,存冰量在20万块以上。
今天北京的冰窖胡同,就因清朝时这里设置的冰窖而得名,类似的还有西安的冰窖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