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古人常用成语“学富五车”
来形容一个人学问渊博。
这个成语源自《庄子》一书,说的是战国时的政治家惠施的故事。
《庄子》的原文是:“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很多朋友将这句话理解为他读过五车书,的确很厉害!那古代的五车书到底有多少呢?今天咱们就来算算。
“学富五车”
中的五车书,和我们今天的书是不一样的。
今天的书是纸版书,是东汉之后才有的。
尽管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但东汉并未普及纸版书。
直到魏晋时期,因为佛教的传播需要大量佛经,廉价方便的纸版书才在我国普及开来。
那在“学富五车”
的先秦时期,书是用什么材料写的呢?答案是简牍。
简和犊是两样东西,区别主要体现在宽度上,简细长,牍则更宽。
在制作材料上,两者大体都用竹或木。
一般简多用竹,牍多用木,所以又称“竹简”
和“木牍”
。
△木牍(长沙简牍博物馆收藏)
△竹简
竹简在商朝就出现了,后来在战国时期被广泛使用,一直用到汉朝。
竹简的制作方法很复杂。
首先得选用上等的青竹裁切成适合的大小和长度。
竹简的宽度在0.5厘米到1厘米之间,长度则根据书写内容而固定。
如写诏书律令的竹简长三尺(约67.5厘米),抄写经书的长二尺四寸(约56厘米)。
民间写书信的竹简一般长一尺左右(约23厘米),字数少的书信用一块木牍就够了,也是一尺长,因此古代又称信件为“尺牍”
。
裁切后的竹片要拿到火上烤,一方面是为了减轻竹简的重量,还有一方面是为了干燥后防霉防蛀。
烘烤之时,本来新鲜湿润的青竹片,被烤得冒出水珠来,就像出汗一样,所以这道程序叫“汗青”
,也称“杀青”
。
今天电影拍摄完成时也称“杀青”
,这种叫法就是源于竹简的制作工序。
杀青后,就可以在竹片上写字了。
如果写字时写错了,就用小刀将错字刮掉后重写,以避免一整片竹简的废弃。
这种刮错字用的刀叫“书刀”
,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文化用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