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十两银锭
△五十两银锭
△碎银子
古人在市面上最常用的是碎银子,面值要比银锭小许多。
碎银子的重量不是标准化的,有大有小,比较随机。
所以古人使用的时候会随身带两样东西:一是剪子,二是戥(děnɡ)子。
使用时,用剪子剪下适量的碎银子,用戥子称。
这种剪子和一般的剪子不太一样,剪刀口很短,剪柄却很长很粗,这样利用杠杆原理可以更省力。
戥子则是一种精确度极高的小秤,据说是宋代时出现的。
戥子可以精确到厘,一厘大约是31.25毫克。
不仅可以用来称银子,还可以用来称金子或中药等贵重物品。
古人交易的时候,需要用多少银子,就用戥子称多少付款。
戥子是中国古代花银子时必用的计量工具。
法国著名史学家布罗代尔在《15—18世纪物质文明经济资本主义》一书里曾描述古时购物的人“随身带有钢剪,根据所购货物的价格把银锭铰成大小不等的碎块。
每个碎块都需秤出重量:买卖双方都使用戥子”
。
小说《红楼梦》里也有诸多用戥子的片段,比如第五十一回写道:“于是开了抽屉,才看见一个小簸箩内放着几块银子,倒也有一把戥子。
麝月便拿了一块银子,提起戥子来问宝玉:‘哪是一两的星儿?’”
△装在匣中的戥子(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收藏)
古人在交易时用剪子剪银子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验证白银的纯度,例如剪开看看里面有没有掺假,看断层是否夹铅等。
另外,古代经常花钱的人还会在腰上系一个铜铃形状的东西,里面装有蜡块,用于收集铰下来的银屑。
银屑积到一定数量,熔化蜡块就能回收成银子。
古人在省钱方面也是绞尽脑汁,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样的大手笔。
你在穿越前一定要学会熟练使用剪子,否则穿回去不会花钱事小,如果剪掉手指那就赔大了。
52古代下顿馆子多少钱
上篇说古代下馆子吃饭花不上一锭银子,那吃一顿饭到底能花多少钱呢?接下来咱们就详细算算。
下馆子花多少钱,关键得看你下什么样的馆子。
宋代城市经济发达,民众富裕,下馆子吃饭比较常见,这方面留下的文献记载也较为丰富。
咱们先以宋代为例,看看古人下顿馆子的花费。
最便宜的是路边大排档的小吃。
《东京梦华录》记载,都城东京汴梁(今开封)街头小吃摊上的煎鱼、鸭子、炒鸡兔、粉羹之类的,每份不过十五文钱。
咱们前面算过,宋代一文钱合今天七八毛钱,十五文就是十二元钱。
这个价位不算贵,今天在北京买份卤煮也得二十多元钱。
陆游的《剑南诗稿》里记载“百文钱就能在农村点个菜喝个小酒”
,这样算下来,在宋朝的苍蝇小馆吃顿饭也就是七八十块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