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1
孟子跟谁说话,都是这般剑拔弩张,锐气逼人。
如果他偶尔不说话,沉默起来,就更让人忐忑不安。
孟子为卿于齐,出吊于滕。
王使盖大夫王驩为辅行。
王驩朝暮见,反齐、滕之路,未尝与之言行事也。
公孙丑曰:"
齐卿之位,不为小矣。
齐、滕之路,不为近矣。
反之而未尝与言行事,何也?"
曰:"
夫既或治之,予何言哉?"
(《孟子
公孙丑下》)
这里的王驩,是齐王宠信的一个亲信,正派的孟子最看不上眼的,就是这种人。
俩人同到滕国去吊孝,回来的路上,孟子愣是对作为公差副手的王驩一言不发。
同行的弟子公孙丑,大概觉得这气氛实在憋得人难受,也有点看不过去,就问老师干嘛对副使一言不发。
孟子怎么回答:这不什么事都结了吗?我还说什么?这口气,这个性,这脾气,能不把人噎死?
孟子在齐国费尽心机,折腾一番,全被齐宣王这个无厘头国王,嘻哩哈啦化于无形。
孟子知道一切都白费了,收拾行装,离开齐国,回家。
途中,孟子在宿这个地方,连住了三晚--他在等齐宣王回心转意,请他回去。
结果,齐宣王没等来,等来一个懵懵懂懂的后生仔。
这后生仔大概觉得孟子还算是个人才,准备替齐王劝孟子回头。
谁知正襟危坐,说了半天,孟子靠在茶几后面睡着了!
青年很生气,孟子起身,引经据典,一顿连教训带解释,把个多管闲事,又不清楚自己斤两的年青人,打发了。
2
孟子的难与人言,最典型的表现,是他招收弟子的苛刻条件,即所谓"
五问不答"
:自以为地位高的,自以为了不起的,自以为年长的,自以为曾立过功勋的,自以为有交情的,这五类人的求问,一概回绝。
3连跟孟子交情甚厚的滕君弟弟,也吃了孟子的闭门羹。
从孟子身上可以看出,越有口才的人,越不要轻易地去亲近他,以为一定能相谈甚欢,没准还没拢边,就已被他定下的"
条律"
给反弹回来了。
皇帝们看中了孟子的哪一点
孟子身后的命运,跟皇帝紧密相联。
先说个故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