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
在场人都被这个回答唬住了,未来在网络上能活的段子,在这个时代依旧很强大很5,让人震撼。
“说得好!”
韩景不愧是职业捧场人,热烈鼓掌,从他脸上的热泪盈眶来看,他可能真的拥有这样的远大理想。
因此看叶榆的目光十分炙热,有一种好不容易找到志同道合人生知己无与伦比的喜悦。
叶榆:
……来真?你不要过来啊。
徐飞、花菲菲觉得,假如叶榆不是面无表情说这一句话,说话哪怕稍微加点儿积极语气,或者把对食物的执着放百分之一在这个时刻,他们说不定也真信了。
不过,这个打断法虽然偏门,但很有用,试图拿婚姻说事儿的七大姑八大姨们也不知道回什么话,顶多嘀咕一句“什么爱不爱的,女人迟早得嫁”
。
值得借鉴。
第20章艰苦奋斗
上工的地点在地里不在村社,知青们也不需要再去村社,直接去上工地点。
王家沟大队一共有三百多户,八百余人,共分为四个劳动小组,四名知青按男女分为两队,在不同的劳动小组。
第一个小组是青壮年男性最多的小组,他们年工分也累积最多,小组组员年龄多在十六岁到五十岁之间,但通常超过四十岁的都少。
因为在持续高强度劳作下,人的身体年龄往往比真实年纪更大,四十岁以上开始逐渐身体机能退后,具体表现为身体多多少少有点毛病,对人生寿命也有不小影响。
当然,也不是没有bug。
极个别人在高强度体力劳动下身体反而越来越好,这属于基因bug,他们往往也有一身武学师傅最喜欢的好根骨。
第四小组则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与身体比较弱的妇女组成的小组,此外,还有些十六岁以下的半大少年少女,秋收时能拿1到3工分的小孩子也归于这个组。
第二小组与第三小组人员构成差不多,男男女女都有,什么活都能干,拿的工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韩景和徐飞作为青年男性,被分在第一小组;叶榆和花菲菲被分在第三小组,分组时,大队长多看了叶榆一眼。
对于这个安排,韩景和徐飞觉得自己备受重视,欣然接受,花菲菲也是干劲儿满满,唯有叶榆,平常很少能看不到她脸上有情绪起伏,似乎面对什么都风轻云淡。
叶榆也曾这么以为,有什么农活难得到她?比杀变异兽难吗?
然后她裂!
开!
了!
“……”
乡村建设和知青们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让他们大受打击。
现在这个季节其实已经过了农村一年当中最重要工作量最强最辛苦的双抢季节,像是时下村里的主粮红薯、土豆、豆类、南瓜、玉米等基本上已经收完,也不像春天一样,有很多粮食需要播种。
农活少了很多。
但不意味着完全没有。
首先,秋收后需要沤肥。
这个年代已经有专门生产碳氨和磷肥的化肥厂,但化肥产量仍然低,根本无法供给全部农村,绝大多数农村用的还是相对传统的农家肥,顶多在上面略微有所改。
王家沟也一样。
农家肥主要以人畜粪便为主,包括队里猪圈牛圈,还有家家户户的茅房,堆在地里三处大概10米宽、20米长、3米深的大坑里,加入水、秸秆、烂草、某些树叶等一块儿沤肥,等农家肥沤好,一开春便能大面积用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