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在彩云协调下,加纳的技术志愿者开发出“奇普云”
系统??将传统结绳记事数字化,每一根虚拟绳索代表一段音频档案,颜色、粗细、打结位置皆对应声波特征。
该系统不依赖常规服务器,而是分布存储于全球伙伴村的本地终端中,即使主网络瘫痪,只要任意两个节点相遇,就能自动同步数据。
“这叫‘活着的记忆’。”
彩云在视频会上笑着说,“就像我们的祖先,把历史背在身上走路。”
与此同时,国内舆论持续发酵。
那位匿名举报者再度现身,在暗网发布一段录音:某科技公司高管私下承认,“智能监控方案”
确已出口至拉美,并称“偏远地区的情绪管理,比矿产开采更重要”
。
录音曝光后,多家媒体跟进调查,终于挖出那套被滥用的开源代码源头??正是林远团队三年前无偿捐赠给华东声学研究院的“乡音守护计划”
基础模块。
愤怒如野火蔓延。
有网友质问:“我们捐的是技术,不是枷锁!”
更多声音呼吁立法规范民间科研成果的伦理边界。
面对压力,研究院公开道歉,并宣布永久封存相关衍生项目。
而林远团队则联合一百零八村签署补充协议:今后所有共享技术,均需嵌入“道德指纹”
??一段不可篡改的数字声明,明确用途限制,一旦检测到违规使用,系统将自动切断授权并报警。
这场风波尚未平息,春天却悄然逼近。
立春那天,沟泉村外的山坡上冒出第一簇嫩芽。
孩子们在田间放风筝,线轴上缠着特制铜丝,风筝尾部挂着微型拾音器,随风捕捉空气流动的声响。
这些数据将用于训练新一代“自然语义识别模型”
,目标是让机器学会分辨真实环境音与人工干扰的区别。
就在众人忙碌之际,一封来自南极科考站的邮件静静躺在林远邮箱里。
附件是一段九分钟的音频,标题只有两个字:**回声**。
他戴上耳机,按下播放。
起初是风,凛冽而纯净,刮过冰原的呼啸声仿佛来自世界尽头。
接着,一声悠长的鸟鸣划破寂静??是那只信天翁。
然后,遥远的地底传来微弱震动,像是某种低频吟唱,透过冰层缓缓升起。
最后十秒,一个清晰的人声响起,说的是克丘亚语。
念禾听完翻译,眼眶骤然湿润:
“你们的声音,我们收到了。
我们在这里,
我们也还在说话。”
林远反复听了七遍。
他知道,这不是简单的回应,而是一次跨越大陆与海洋的灵魂确认。
当晚,他在“静默频道”
发起全球接力:每个村庄在同一时刻播放这段“南极回声”
,持续二十四小时不间断。
从北极因纽特人的冰屋,到东南亚橡胶园的小学堂,再到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牧人帐篷,同一个声音在不同语言的间隙中流淌,如同大地脉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