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在下信口胡说,烦请赵大官人莫要放在心上。”
罗月止低头行礼,将能做的礼数尽数做到周全。
赵宗楠沉默不语,经常挂在唇边的笑容都隐去了,好像被他气得够呛。
直到后来周鸳鸳同罗月止一同出府,俩人之间的气氛都古里古怪。
他们本都是暗藏锋芒的性子,有什么心绪通常隐忍不发,但这次却没能藏住,全被旁人看在眼中。
回程路上,周鸳鸳还犹犹豫豫地提起:“我看方才赵大官人脸色好像不太好……”
周鸳鸳忧心不已,小心翼翼地观察罗月止神情,放低声音问他:“罗郎君,你可是同赵大官人吵架了?”
同样的对话也发生在了界身巷私宅之中。
赵宗楠听倪四这样问,眼皮掀起来,似笑非笑看他:“我为什么要同他吵架。
他这样的人,有什么话不好好说,心眼一箩筐……”
罗月止在马车上呵呵冷笑:“每句话都真假参半,非要含沙射影,搞些云里雾里的。”
赵宗楠罗月止:“我才懒得同他吵架。”
……
登闻检院的事,罗月止和周鸳鸳都没有同周老丑讲。
约定之期到后,罗月止亲自送周鸳鸳去了宣德门,在不远处停下脚步,目送她朝登闻鼓的方向走去。
登闻鼓位于宣德门南街的西侧,官员庑舍就设立在登闻鼓附近,一侧是登闻鼓院,一侧是登闻检院。
这是为了快速反应而做的设计,官员坐在衙门里头就能听到街对面传来的鼓声。
按理说官署位置离得这样近,本就是为了方便臣民上诉,但其中蝇营狗苟,全是为官者登不上台面的心思。
历任官员故意不行教化,让普通百姓都搞不懂其中的关窍,根本不敢轻易登门。
还有些根本分不清两院区别的,误入了登闻检院申诉。
老百姓没有渠道了解政策,并不清楚先入鼓院、再入检院的规矩,被安了个“违乱法纪”
的罪名,甚至有些人被按在堂下挨了好几大板,打得皮开肉绽。
这样一传十十传百,都说告御状要挨打,前来敲鼓的人便越来越少,这几年宣德门附近已经很少听到鼓声了。
周鸳鸳提裙来到登闻鼓下,双手举起鼓槌,用起满身的力气,将槌头砸在鼓面上,敲响了人生中的第二次申诉鼓声。
沉重的鼓声激起漫天飞尘,在她头顶迸开一片浑浊的雾气,而后纷乱飘散,沾在周鸳鸳的发丝和衣裙上。
但她此刻没有心思去整理,她纤瘦的手用力握着鼓槌,一下一下,重重地擂鼓。
直到两队衙役从登闻鼓院中出来,手持水火棍,将她团团围住。
作者有话要说:
一些小补充:
真实历史中,北宋的登闻鼓制度上诉通道大致为:
登闻鼓院→登闻检院→理检院
但也有很多案例显示,民众击鼓鸣冤之后直接得到了皇帝的召见,并没有层层上诉。
本文采用了一个折中的设定,登闻鼓院收到的诉状,事情不大可以直接在院中由判官审理;倘若民众上诉,把冤屈告到登闻检院,则必须上呈天听。
和真实历史是有些出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