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党在先秦,不是个生僻词。
朱熹《论语集注
述而》有注曰:"
相助匿非曰党"
。
相助匿非,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互相包庇。
朱熹这个解释,其实有点偏。
党的词义(词性?)至少在先秦时,实际是半贬义,半中性的--应该还稍许带点弱褒义--但主体倾向于贬义,所以《论语
述而》才有:"
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
,陈司败对于孔子的质疑。
而孔子也很诚恳、诚实地承认:"
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
党的这种偏私性,非正当性,和危险性,在韩非的著述里,凸显得倍加强烈,成为韩非专制之途的主要"
拦路虎"
之一。
"
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
……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
忘主外交,以进其与,则其下所以为上者薄矣。
交与众多,外内朋党,虽有大过,其蔽多矣。
"
(《有度》)
"
是以奸臣蕃息,主道衰亡。
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
"
(《爱臣》)
"
故内搆党与,外摅巷族,观时发事,一举而取国家。
"
(《说疑》)
"
臣之所不弑其君者,党与不具也。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