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
人口的增长不是普遍的,而是有选择性的。
正如前文所述,在技术革新中领先的各民族,其人口的增长也遥遥领先。
因而,就象从前的人类胜过并取代了他们的原始祖先那样,现在的农人胜过并取代了狩猎者。
"
胜过"
并"
取代"
的确切过程可能如下:由于实行组放型农业,各村庄很快受到了逐步增长的人口压力。
于是,过剩的人口散布到周围新的地区,在那里开垦土地,建立起新的村庄。
他们和当地居民的关系因当地环境而异。
如果这些地区有一些边沿地带不适宜农业移民们开发,那么当地人就可以把这些地方当作避难所,使自己生存下来。
非洲的情况就是这样,那里曾广为分布的俾格米人和布希曼人被分别挤到了茂密的丛林地带和荒凉的沙漠地区。
北美洲的情况也是如此,那里曾广为分布的操绶绶尼语的印第安食物采集者受普韦布洛农人们的排挤,而不得不离乡背井。
(见图4"
狩猎者的后撤"
和图5"
农人的扩张"
)。
农业移民和当地人之间还有另一种类型的关系,即共生关系。
迄今仍在刚果森林区盛行的情形便是这方面的一个例子。
那里过渔猎生活的俾格米人向耕种土地的黑人提供肉类、蜂蜜和其他森林产物,再从黑人那里接受作为报等的谷类和铁制武器。
因而,这两个种族能够和平共处,并保持各自的特点。
农业移民和当地食物采集者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是相互通婚,彼此逐渐融合。
当人口压力又逐步形成时,新的混血儿居民便又向新的地方迁移,进而又与那里的当地人通婚,逐渐融合。
农业技术和农作物就这样被传播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而在农业最后到达的那些地方出现的人,则成为其种族类型与最早的创始者完全不同的人。
因之,尽管小麦、牛、轮子和犁发源于中东,然而把这些东西带入中国北部的移民却是纯粹的蒙古种人。
农业由中东向西传入欧洲,由大草原传入非洲南部时,发生了与上述情形类似的迁移和异族通婚。
今天存在于赞比亚南部的黑人与布希曼人的混血儿就是对后者的一个证明。
一伙又一次的迁移使农业传播到全球各地。
迁移的最后结果是,1O000年以前组成全体人类的狩猎者,到公元100O年时,减少到仅占人口的1%。
职业的转变转而又导致种族的变动。
全球种族分布图表明,10000年以前,高加索种人、蒙古种人、黑人、布希曼人、俾格米人和澳大利亚种人这六个种族之间大致是平衡的。
(见图3"
全球种族分布。
)但到公元1O00年时,这一平衡遭到了剧烈的变动,此变动有利于从事农业的蒙古种人、高加索种人和黑人,而不利于仍过渔猎采集生活的布希曼人和俾格米人。
澳大利亚种人之所以能维持原状,只是由于他们居住在与世隔绝的岛屿上,还没有被任何从事农业的人发现。
这些岛屿直到18世纪时才被欧洲的探险者发现。
当这一发现迟迟地但终于来临时,岛屿上不幸的土著居民遭到了更加悲惨的结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