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随即而来的"
新政"
起了政治上不满情绪的安全阀的作用,从而有效地使种种极端主义运动归于无效。
这几年中,英国和法国的政治发展大体上与美国相同。
这两个国家虽然都遭到了政治风暴的袭击,但设法在其传统制度的范围内经受住了风暴。
英国工党于1929年6月开始执政,但它几乎立刻就遇到了向越来越多的失业者发放"
失业救济金"
的问题。
与此同时,美国金融公司正收回它们的短期贷款,并拒绝考虑新的贷款,除非英国政府采取某些节约措施。
1931年8月,拉姆齐·麦克唐纳首相屈服于这些压力,同意解散他的工党政府,领导一个新的国民政府。
事实证明,这一政府与劳合·乔治1916年至1922年的联合政府一样,仅仅是为托利党的统治装门面,因为保守党人在内阁中仍占多数。
虽然新政府的组成是为了挽救英镑,但它立刻放弃了金本位制,于是一英镑的价值从4.86美元降到3.49美元。
1932年采取的保护关税和对帝国成员国采取的限额优惠贸易待遇是与过去的又一决裂。
三年后,年老多病的麦克唐纳辞职,让位于斯坦利·鲍德温,因此,英国这些年实际上是在保守党的统治下渡过的,虽然联合政府名义上依然存在。
在法国,左派也因大萧条的压力被迫下台。
左派在1932年的选举中获胜,激进党领袖爱德华·赫里欧如在1924年那样在社会党人的支持下组织了一个内阁。
这-次,这个左派内阁同样因不断增多的财政困难而逐渐遭到破坏。
激进党人和社会党人在如何对付经济危机的问题上无可挽回地分裂了。
赫里欧仅执政了6个月,随后的其他4位总理也在短期内相继让位。
1933年12月,最后的较量随着斯塔维斯基丑闻的败露而到来;斯塔维斯基是一个俄国出生的法国公民,他伙同一家地方当铺发行欺骗性债券,据谣传,许多重要的官员和政界人物与此案有牵连。
极右翼团体趁机在街上挑起骚乱,企图推翻共和国本身。
尽管他们未能做到这一点,但的确迫使内阁于1934年2月辞职。
一些保守党内阁相继执政,但没有一届内阁能治好国家的根本弊端。
更引人注目、更决定命运的是希特勒在德国的上台。
大萧条也直接地、决定性地影响了这个国家种种政治事件的进程。
1919年,随着《魏玛宪法》的正式通过,这里建立起一个西方式的共和国(见第二十二章第二节)。
在第一年中,这个新共和国除要对付君主主义者卡普在柏林的叛乱外,还得对付共产党人在巴伐利亚和鲁尔的起义。
动乱持续到1923年,这时,法国和意大利军队因赔款纠纷占领了鲁尔。
与此同时,通货膨胀席卷全国,消灭了各阶层的储蓄金。
只是由于1924年《道威斯计划》的议定和法意从鲁尔的撤军,德国才终于开始安定下来。
在以后几年中,德国接受了《洛迦诺公约》并加入国际联盟,它的经济也因美国的大量贷款而不断好转。
大萧条给德国的打击特别严重,使五分之二的劳动力失业,使另外五分之一的人只有非全日性工作。
当时的政府是一个中间偏左的联合政府,由社会党人赫尔曼·米勒总理领导,而总统则由年迈保守的战争英雄保尔·冯·兴登堡担任。
同其他国家的社会党内阁一样,德国的米勒内阁也因如何解决大萧条造成的失业和其他问题方面的争论而逐渐遭到破坏。
左派赞成增加失业救济,右派则坚持削减经费和平衡预算。
后者的方针得到了大多数经济学家的支持,因为赤字财政的基本原理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还没有被制定出来。
1930年3月,米勒内阁被迫辞职,从那时起,德国由中间派和右派的政党统治。
起先,海因里希·布吕宁组织了一个联合政府,布吕宁是中央党的一位冷酷、严厉但却聪明、正直的成员,他所博得的是尊敬而不是友谊。
这位好心的爱国者的悲剧在于他为德国的民主政体挖掘了坟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