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开始时,那些岛国很先选但将近公元三世纪末时,也许是海盗活动日渐猖撅的缘故,它们落后了。
力量中心转移到了印度移民可以沿着经马来半岛到中南半岛的陆路而进入的大陆。
于是,在相当于今日柬埔寨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伟大的印度王国——坎布贾王国。
当时的中国人称它为扶南,他们留下的有关这一王国的记载清楚地反映了它的印度特征。
记载中说:"
来自印度的婆罗门成员有100O多个。
人们奉行他们的教义,并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们,许多婆罗门成员因此在那里居留下来。
他们日夜攻读宗教经典。
……他们用青铜制作神像。
那些有两张脸的神像,都有四条胳膊;有四张睑的神像,都有八条胳膊。
每只手上都拿着一些东西。
"
以上所述,可说明东南亚大印度的性质。
显然,大印度的情况与早数世纪希腊人在地中海区域的扩张颇为相似。
都是先由商人和拓居者在辽阔的海岸地区设立据点,然后将本国的制度移植到那里。
不过,当地居民既没有全部希腊化,也没有全部印度化;最终,倒是那些殖民地全被同化,仅留下了一些地理名称和建筑物遗址作为缅怀往昔事业的纪念品。
对于欧亚地区的历史来说,大希腊和大印度的意义在于它们为扩展文明的疆域作出了贡献:前者将文明从巴尔干山脉南部扩展到直布罗陀海峡和俄国南部;后者将文明从印度南部扩展到婆罗洲和中南半岛。
就陆上贸易而论,其盛衰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秩序和治安的维护状况。
当大部分陆路处于国家当局强有力的控制下时,贸易就繁荣;反之,当社会一片混乱时,贸易就衰萎。
这一点,只要观察一下这些世纪中贸易的发展趋势便可明白。
由于技术进步和文明核心扩大的缘故,显然,总的趋势是贸易量上升。
不过,在这一总趋势中,也时有升降波动,这与当时的政治状况有关。
例如,在欧亚西部的西徐亚帝国、欧亚东部的中国诸朝代和囊括欧亚大部分陆地的蒙古帝国统治下的那些世纪中,由于帝国强大,因而,商路安全有保障,贸易获得迅速发展。
关于最早的陆上贸易的情况,我们知道的极少。
不过,有位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或7世纪的希腊商人所写的见闻尚有片断保存下来;这位商人名叫阿里斯蒂斯,他声称曾与西徐亚海队一起东行,远至中亚的天山山脉。
公元前5世纪时,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也写了一篇详尽的、有关西徐亚人的文章。
西徐亚人是个挤马奶、住马车的游牧民族,公元前700年至20O年时,统治着顿河和喀尔巴阡山脉之间的大草原。
希罗多德列举了西徐亚人的各个部落,描述了他们的风俗习惯;可见,西徐亚人的详细情况他能掌握到。
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西徐亚人居住的地方和希腊人在黑海北岸的城邦相毗邻,两者之间有着广泛的贸易往来。
西徐亚人凭借所控制的广阔内地的丰富资源,用奴隶、牛、兽皮、毛皮、鱼、木材、蜂腊和蜂蜜去交换希腊人的纺织品、酒、橄榄油和各种奢侈品。
公元前4世纪和3世纪时,西徐亚人的势力由于来自东方的新的游牧民入侵而大为衰弱。
随着继起的混乱状态,长途贸易不复存在,直到二个多世纪以后才恢复。
这一次,促使长途贸易恢复的动力来自欧亚大陆另一端的中国人;他们正在将自己的统治远远地向所谓的"
西域"
即中亚扩张。
其目的是为了反击他们最危险的游牧邻居即欧洲历史上所说的匈奴人。
在那时以前的数十年中,中国人对匈奴人一直是采取宠络的办法,赠送了大批的礼物和金钱;而现在,则完全改变了这一"
羁縻"
政策,代之以在中亚寻找盟友,共击匈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