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nbsp;nbsp;nbsp;nbsp;红笔勾了圈,碍眼的甩到一旁,翻起中堂递上来的政本。
nbsp;nbsp;nbsp;nbsp;兴隆二年,王朝诚如一个两岁踉跄的稚子,淮北沃野千里正是膏腴粮仓之地,却不幸遭遇初夏汛期洪水灌了庄稼地。
nbsp;nbsp;nbsp;nbsp;赈灾势在必行,拟了赈灾章程,至少三百万两白银。
nbsp;nbsp;nbsp;nbsp;户部两手一摊,国库被末帝糟蹋光净,加之连年征战,各地仓储损耗殆尽,新朝刚建一年,去岁的粮收勉强够去年各地嚼用,今年还等着今年的收成呢。
nbsp;nbsp;nbsp;nbsp;乾元帝说没钱不能不赈灾,诸位想法子吧,蠲免(该交的钱今年不用交,去年欠的也免了)赈济,工赈,缓赈,调粟,借贷等等。
nbsp;nbsp;nbsp;nbsp;昨日行驾尚在上林苑百官就为这事儿吵得不可开交,回了望京,还是这一桩事。
nbsp;nbsp;nbsp;nbsp;今日议事,乾元帝召了私库内史官,把自己娶媳妇的钱缩减大半借给国库,五十万两凑出来,百官感念天恩,也要捐钱。
nbsp;nbsp;nbsp;nbsp;夜上汇了个总数递到乾元帝手里,定睛一看,望京大小官吏这么多,合计起来十万两。
最多的自然是中堂大臣,高首辅领了一万两的缺口,崔次辅五千两次之,而后各级递推,绝不超越上级分毫。
nbsp;nbsp;nbsp;nbsp;行吧,大臣们也不容易,去年的俸禄还欠着没发呢,治大国如烹小鲜,火候不能太大,慢慢来。
nbsp;nbsp;nbsp;nbsp;放下这本,又拿起一本,去岁天下不稳,今年大乾四境无战无反,该开科举为陛下招揽天下士人报效皇恩。
nbsp;nbsp;nbsp;nbsp;科举得有考官吧。
nbsp;nbsp;nbsp;nbsp;天下门生出自各地官学,官学设立乃高首辅毕生之功劳,故而百官多以高首辅为师,新朝第一场科举,主考官除高首辅谁与争锋?
nbsp;nbsp;nbsp;nbsp;高首辅呢,再三托词,说自己老了病了眼花了精力不足了,反正不肯接这差事。
吏部递上新的折子,举荐吏部侍郎为主考官,吏部两位郎中做副考官。
nbsp;nbsp;nbsp;nbsp;乾元帝怒极反笑。
nbsp;nbsp;nbsp;nbsp;吏部侍郎是高家乘龙快婿,吏部郎中,一个从工部刚调过去,什么都没摸清楚,一个拜高家姻亲褚家老封君做干娘,这场科举办下来,纵是有好的也是给高家繁茂的枝芽上添了两片绿叶。
nbsp;nbsp;nbsp;nbsp;所以说江山易得难守,王朝是棵大树,世家盘根错节磨人又难缠。
nbsp;nbsp;nbsp;nbsp;“这折子什么时候递过来的?”
nbsp;nbsp;nbsp;nbsp;童公公:“今儿后晌。”
nbsp;nbsp;nbsp;nbsp;铜漏滴滴答答,昨夜赏了崔家,内监大摇大摆地昭告百官他要封崔家长女为妃。
晌午他接了人进御驾车,下晌折子送到御前。
nbsp;nbsp;nbsp;nbsp;中堂说到底是个议事处,折本送上来得首辅点头。
nbsp;nbsp;nbsp;nbsp;高家此举是在试探?还是表达不满?
nbsp;nbsp;nbsp;nbsp;指腹摩挲着折本的边缘,错综思绪间问万寿宫安置了吗?
nbsp;nbsp;nbsp;nbsp;“贵主上夜后进过汤药,说是头发昏一早就安置了。”
nbsp;nbsp;nbsp;nbsp;乾元帝拧眉:“不舒服怎么没人来回朕?”
nbsp;nbsp;nbsp;nbsp;说着撩袍就要去看。
nbsp;nbsp;nbsp;nbsp;童公公:“贵主是跟贴身伺候的宫女说的私话,不叫惊动人。
那宫女嘴严不曾漏口风,还是领事姑姑在廊下偷听到回禀上来。”
nbsp;nbsp;nbsp;nbsp;起身的人只好止步,既是她们主仆的私房话,他过问就有了监看的嫌隙。
nbsp;nbsp;nbsp;nbsp;“除了药呢?”
nbsp;nbsp;nbsp;nbsp;“贵主沐浴,除了崔家来的两个下人,没叫旁人随伺,中途要了散淤的药膏。
领事姑姑隔窗听了片刻,贵主的腰像是在哪儿嗑着了。”
nbsp;nbsp;nbsp;nbsp;“磕到了?!”
nbsp;nbsp;nbsp;nbsp;童公公不敢说崔家的老妈子出门时碎嘴骂了句畜生,“听下人说,不像磕到,像是掐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