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刘欣晏驾第二天,六月己未(公元前1年8月16日),太阳照常升起。
长安和往常一样,城外灞桥上人流往来如织,城内也是熙熙攘攘。
站在安门大街和雍门大道的交叉口,能感受到东方大都的繁华,从交叉口往东北方向走的,多是长安城的居民,他们住在明光宫北边的闾里;往西北方向走的,多是商贾和游客,因为那里有著名的市场。
这天,未央宫也没有什么不同。
这座宫殿是长安城最高的建筑,之所以高,是因为它矗立在长安地势的最高点龙首原上。
在缺乏高层建筑的古代中国,天下人来到长安,无不被未央宫的恢宏气势所震慑。
一场宫廷危机无声无息渡过,只有在宫内才能感受到,再平淡无奇的政变也是仓促而紧张的。
王政君、王莽姑侄一夜未眠;新的一天早上,群臣毕至,内外咸集,才知道天下没了皇帝,太皇太后临朝,前任大司马王莽再度出现在未央宫前殿。
群臣里的汉室忠臣可能会认为,在皇帝突然死去、刘姓天下险些被董贤篡夺的危急时刻,是王氏家族挽救了国祚,保卫皇室安全,渡过了空前的统治危机。
这场政变的意义不同于一般的权力斗争,还关系着汉家天下能否存续。
面对群臣,王莽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同时做好三件事:第一,重新担任大司马,合法掌握朝政;第二,尽快为汉朝选定征召新皇帝;第三,处理刘欣的丧事,以新皇帝的名义给刘欣议谥号,尽快将其下葬。
“名不正则言不顺”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担任大司马。
王莽虽然已经掌握了实权,但只能看作先帝大行期间的权变措施。
太皇太后于是下诏:
公卿举可大司马者。
14
这里的公、卿,应不是泛指,而是禄位达到“卿”
以上的官员。
这个诏书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王莽在当时确属众望所归。
没有人怀疑大司马会花落别家,王政君也就敢公开选拔。
此诏书一下,“大司徒孔光、大司空彭宣举莽”
15。
有孔光带头,“举朝皆举莽”
16,这是王氏家族乐见的局面。
孔光,据说是孔子的十四世孙,汉元帝的时候就已入仕,现在六十多岁了。
大司徒就是原来的丞相,是汉朝政府的首脑。
孔光在元帝、成帝期间,仗义敢言,仕途几经起伏,名声一直很好,是汉成帝死前的顾命大臣。
不过,晚年的孔光已经变得明哲保身、虚与委蛇。
例如哀帝时期,董贤的父亲董恭是孔光的下属,董贤是孔光晚辈的晚辈。
刘欣拜董贤为大司马之后,虽然董贤和孔光都位列三公,是名义上的同僚,但董贤毕竟才二十几岁。
为了抬举董贤,刘欣故意安排董贤以私人名义去拜访孔光,试探朝野反应。
孔光则揣摩上意,隆重地穿好衣冠礼服,提前出门到路上等待,看见董贤的车来了,马上返回家中恭恭敬敬地迎接,董贤临走时也恭恭敬敬地送走,不像是和同僚交往,倒像是对待上级一样。
刘欣听说后非常高兴,马上安排孔光的两个侄子为官。
此事成为孔光的污点,但孔光当年能够曲意奉承董贤,今天也能带头支持王莽,这并不意外。
意外的是——这次举荐居然出现了反对派:前将军何武和左将军公孙禄互相举荐对方为大司马。
何武曾经当过御史大夫、大司空,位列三公,与公孙禄又是朋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