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子文学网

第108章(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但是,理解儒家经学,并不能只依靠儒家经典的文本,只阅读原文和注疏是不够的。

与王莽这个人物一样,经学也应该被放置在具体的历史演进中,才能呈现儒家在这一时期的使命与成败。

王莽与经学成为两条明暗交织的线索。

当然,经学是中国古典学术皇冠上的明珠,难度大,争议多,在本书中我无意也无力进行全面深刻的把握,只是尽可能将其与王莽成败的关系大概勾勒出来。

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叙事来实现了。

这个关于王莽的“历史非虚构”

或者干脆说“历史报告文学”

,应该怎么写?

对我而言,“历史非虚构”

本身是一个矛盾体。

既然是历史,当然不允许虚构;但“非虚构”

这一文体追求叙事的戏剧性和在场感,人物要生动,细节要丰盈,要有文学的感觉。

总的来说,它不是戏说历史,也不是学术研究,更不是史料翻译,而是介于历史写作和文学写作之间的独特文体。

“历史非虚构”

承载的使命不是学术研究,而是吸引更多人来关注这个话题,如果因此引发读者的兴趣,他会去阅读更专业、更严谨的学术著作。

但“历史非虚构”

也应尽可能吸取学术成果,传递可靠、丰富、前沿的历史知识。

最终,我只能在“客观史实、文学叙事、经验识见、个人褒贬”

这四个维度上尽可能求得平衡,戴着镣铐跳舞。

这其中,经验识见、个人褒贬均受制于自己有限的阅历和眼界,不免陋见。

但关于客观史实、文学叙事这两点,不妨多说两句。

一是史料辩证的逻辑。

打个比方,写作“历史非虚构”

,就像下属给上级写调研报告。

上级对这个题材或是有所了解,或是有些兴趣,但没有工夫去实地调研(研读原文、了解前沿成果),才需要派人去写调研报告。

而下属在调研中,所闻所见未必都是真的,古书不见得都正确,有些是古人的偏见,有些是记录或流传的错误。

因此下属还要多渠道去了解,包括历代学者的故识和出土文献的新知,辨析真伪,查漏补缺,最终还要给上级提出见解,以资参考。

因此,呈献给“上级”

读者的文本,需要有增值、有侧重、有态度。

二是文学叙事的逻辑。

历史写作要在多大程度上追求真实性和客观性,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神秘之旅怪谈作者拖更日记炮龙烹凤世子爷他不可能惧内猎人:我真不是除念师青春派黑岩垂钓之神全民转职:开局获得万倍经验增幅将军抢亲记真千金她是全能大佬加满悟性的我打爆邪祟异化武道冥婚盛宠:校草鬼夫好凶猛抗日之天降神兵邪气凛然星门废材又怎么样?照样吊打你!最强赘婿箭魔逍遥初唐万界时空穿越者万族王座半岛检察官步步权谋都市之最强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