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面对满朝儒冠博带,从国师刘歆到太学里某个默默无闻的博士员弟子,是否有人会想起当年高皇帝向儒者帽子里撒尿的事?是否有人会想起叔孙通、贾谊、董仲舒、公孙弘、夏侯胜、贡禹、萧望之等汉朝儒臣?是感到欣慰、喜悦,还是懊悔、惶恐,抑或虚无、荒诞?
2.儒宗叔孙通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汉王刘邦趁项羽远在齐国作战,纠集诸侯一举攻破了项羽的都城彭城。
叔孙通此时正带着一百多名儒生弟子留在城中,有点像后代的“教团”
。
他本是秦二世任命的秦博士,见二世无道,秦朝将亡,就逃回老家鲁地薛县,当时薛县是陈胜的地盘;不久陈胜被杀,他就依附占领薛县的项梁;项梁一死,他归属楚怀王熊心;楚怀王被项羽“暗杀”
后,他又归附项羽,留在彭城。
叔孙通换了这么多君主,见刘邦入彭城,毫无意外投降了刘邦。
不仅如此,他听说刘邦讨厌儒生,又迅速脱下儒袍,换上楚制短衣,以取悦刘邦,刘邦为此很高兴。
师傅如此,那一百多名弟子也如此。
弟子们总是提醒叔孙通,要尽快把他们推荐给刘邦做官。
但当时楚汉相争正炽,叔孙通告诫弟子们先忍着,别着急“变现”
,相反,为了在刘邦面前显示自己有用,叔孙通把这些年结识的各路壮士、流氓、游侠之类推荐给刘邦卖命,这再一次博得刘邦的好感。
于是刘邦也拜叔孙通为博士,封为“稷嗣君”
,就是“继承儒家稷下先生传统”
的意思。
终于熬到刘邦战胜项羽,在定陶称帝。
叔孙通发现,刘邦的功臣们极其粗鲁,不知礼仪为何物,饮酒争功,拔剑击柱,喝醉了就大呼小叫,有时候还会谈起刘邦微末时的往事。
刘邦对此很是不安,叔孙通于是自告奋勇说:
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5
这句话透露了一个信息:尽管叔孙通来自儒学的圣地鲁,也曾亲见秦朝的宫廷礼仪,还能带领一百多儒生弟子,是货真价实、水平不俗的儒生;但是,他和这一百多弟子竟然没有能力为汉朝设计礼仪,仍需要去鲁征召新的儒生!
这就说明,直到汉初,儒家尚不拥有一套比较成熟或者普遍认可的礼乐制度,对周代的礼仪是什么也没有定论。
叔孙通显示出他过人的魄力,他认为,儒家未必要因循旧制,非得求周代的做法,而应该参酌三代,参考秦朝,结合当下的人情习惯来制定,“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
6。
叔孙通使用儒学的这种理念,对汉世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从定陶到鲁没有多少路,叔孙通很快就到了。
鲁,实在是对中国关系太大的一个地方。
孔子在鲁发展了儒学,强调“述而不作”
,以传承整理为主,不另起炉灶来创造。
用清代章学诚的话来说就是:
六经皆史也……皆先王之政典也。
7
孔子创制儒学,不是自创,而是通过整理周代的“政典”
来表达政治主张。
这里的“政典”
,并非有些史学家所说的“史料”
或是“档案”
,如果非要打比方,毋宁说是周代的“文件”
:既有《尚书》这样的“红头文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