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子文学网

第76章(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比起五年前,不仅封国的事情明确了,连补贴的俸禄也空前增加。

但是,这五年恰恰是新朝改制并不理想,与匈奴发生奇怪战争,经济形势变差的五年,哪来的财力支撑这次分封呢?

果然,封国也好,俸禄也罢,后面并没有认真执行,大多只停留在了纸面上。

王莽恢复封建制的失败,不仅是改制理想的破灭,主要是摧毁了他执政基本盘的信心,还加重了精英的腐败。

那些希望在新朝通过封爵来获得利禄以及封国的诸侯们,也会意识到恢复封建制不可能实现,如此,继续支持王莽的意义何在?

7.官僚体制的革新

晨光在宫殿的屋顶上折射出龙鳞般的光亮,王莽几乎又是一宿没睡。

有些年老的宫人会记得,当年未央宫寝殿的夜晚也是灯火通明,成、哀皇帝饮酒作乐、彻夜不休,耳畔佩玉鸣銮,眼前歌舞升平。

现在未央宫换作了寿成室,寝殿的夜晚烛火依然。

但王莽却是在批阅堆积成山的简册。

宫人们会想,真不愧是新朝的皇帝,如此勤政,白天与大臣议政,晚上还要处理政务。

但他们不知道,白天,王莽很多时候把大臣喊来待上一整天,可不是在商讨政事,而是研究学术问题,诸如这一处礼仪怎么安排,那一句儒经如何理解,等等,乐此不疲,废寝忘食。

就这样,官僚们不得不赔上时间进宫,和皇帝搞“读书会”

,早出晚归,经年累月,本职工作却没时间处理,各个机构里积攒着大量事务没有解决,特别是诉讼官司之类的急务。

与当代社会一样,这类事务虽然不是什么关系到天下兴亡的大事,但不会因为拖久了就自然解决,只能越积越多,直至形成结构性的大问题。

晚上,王莽点灯熬油,宵衣旰食,的确勤勉。

但很多事务并不重要,不是非他本人处理不可。

他这么做,是吸取了自己曾架空汉帝的“历史教训”

,刻意把大小事情揽过来,亲自研究、亲自处置,还刻意避开领机要的尚书们。

他着意培养使用宦官,特别是财务、国库、粮食等要紧事宜,一概委派宦官管理。

吏民的上书也都由宦官拆封送给他,不经尚书之手,怕尚书借此弄权或是泄露给外臣。

即便是交办给臣下或是循例办理的工作,王莽也颇不放心,总是让下边的人反复向他请示,大小事都要过问。

前面的工作迟迟无法办妥,后面的事情已经积压上来,最后乱成一锅粥。

由此可见,不论是外朝的官僚,还是省内的宫官,王莽都不很信任。

但种种迹象表明,不信任只是一方面,是权力斗争的浮沫。

王莽的心态是觉得官僚们可有可无:

莽意以为制定则天下自平,故锐思于地里(理),制礼作乐,讲合六经之说……11

意思就是:王莽觉得,只要制作了礼乐制度,颁布了改制法令,那么天下的事情就会自动变好。

既然如此,还要官僚机构有何用?

王莽的这种垂拱而治的心态,成为他改革官僚制度的主要精神,也造成他与整个官僚体系的龃龉。

儒家确实推崇垂拱而治,但不是说职官系统不发挥作用。

《周礼》之所以改名为《周官》,就是因为一些儒家觉得这部书描述了儒家理想的周代的“官僚制度”

当然,事实很可能是,战国时期,儒家看到最早变法的三晋和秦国,已经开始建立适合集权政治的早期官僚体系,才创作出《周礼》,以改造法家的官制。

总之,垂拱而治是儒家对周代宗法礼乐统治的想象与寄托,天子不事必躬亲,但没有否定官僚制度及其体系。

但对王莽而言,官僚体系的意义,不是对一个中央集权的庞大帝国进行有效统治,而是展示儒家的神圣性。

况且,儒家早在贾谊那里就想给官职批量改名了。

这就是他为什么也要给官僚机构改名,推动职官和爵位的融合,给地理行政区划改名,并设计新的俸禄制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神秘之旅怪谈作者拖更日记炮龙烹凤世子爷他不可能惧内猎人:我真不是除念师青春派黑岩垂钓之神全民转职:开局获得万倍经验增幅将军抢亲记真千金她是全能大佬加满悟性的我打爆邪祟异化武道冥婚盛宠:校草鬼夫好凶猛抗日之天降神兵邪气凛然星门废材又怎么样?照样吊打你!最强赘婿箭魔逍遥初唐万界时空穿越者万族王座半岛检察官步步权谋都市之最强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