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但是,有一样东西他无法通过皇权来消弭。
自从他即位以来,天下仍然灾异频现,地震、水灾不断,朝野要求按照儒家改制以消除灾异的呼声越来越高。
更极端的是,预言汉历中衰、天命转移的流言也时常传到刘欣耳中。
在当时天人合一、天命转移的氛围里,刘欣也不是局外人,同样深信不疑。
但灾异、谣言毕竟只是一种现象,其内涵到底指向天子还是大臣,是指向外戚还是蛮夷?其解读却是开放的,也是存在争议的。
当一种灾异有多种解释的现象越来越多,那么最终的解释权一定会转移到拥有实权的人物手里,比如皇帝刘欣。
总之,刘欣尽管对汉朝的未来忧心忡忡,但仍然葆有努力振奋、通过改制来力挽狂澜的希冀。
中央的朝局日渐明朗,被遣回新都国的王莽也在重新思考汉家天下。
尽管史料匮乏,但以王莽的敏感性格以及他后来所做的事情推断,他应当注意到局势尚有余地:
第一,太皇太后王政君仍然健在,位极尊,无人撼动,中央官员和地方太守里还有一些是当年王氏举荐的人。
第二,傅、丁两家虽然气焰嚣张,但只知奢侈享乐并无大权在握。
王莽就国期间,丁太后去世,归葬定陶国。
刘欣令舅舅阳安侯大司马骠骑将军丁明送葬,从长安到定陶21约1300里,一路仪仗煊赫,耗费公帑无数。
在定陶恭皇的陵园,刘欣竟然征集了五万人挖开陵墓复土,以便让丁太后与恭皇夫妻合葬。
这件事过于张扬,使得傅、丁两家外戚备受讥议,成为灾异的指涉对象。
王氏家族反倒成了公忠体国的“前朝故旧”
,被拿来抒发对时政的种种不满。
第三,皇帝为消弭灾异,搞了一次“改元再受命”
的操作,虽未成功,但透露了皇帝对天命的畏惧,证明他的心性仍可被儒家影响。
这就意味着,天下仍然需要君子,需要贤哲,需要圣人。
自遣就国那天起,朝中就有人为王莽鸣不平,有人甚至颂扬他是不世出的伟大人物。
有多伟大?圣人可乎?
在西汉,皇帝很少自称“圣”
,主要是不敢22。
而圣人如孔子,有圣人之德,无王者之位,晚年“获麟受命”
,却大势已去,不得不绝笔《春秋》,将王者的功业寄托在经书中。
孔子终究只是圣人而非王者,为后世所遗憾。
王莽就国的路上,经过许多郡县,常常会有当地名流官员想要拜会他,他却什么人都不见,陪伴他的主要是三名女婢增佚、怀能、开明。
他咀嚼着圣人孔子的时运不济,仿佛也在周游列国,不免联想到自己同样空有圣人之德、贤人之能,却没有位置来舒展抱负,为天下开太平。
与孔子的命运何其相似乃尔!
古往今来,凡是能被万众高呼推为教主的,无不是自己先有圣人的自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