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君”
字没有下边的口,就是“尹”
字,那么这则谶语说的是一个姓尹的人为汉朝之辅,而这恰恰又是尹敏校订的。
刘秀就招他来问。
尹敏大约心中非常得意,说:我发现啊,前人都很随意在谶语里加入有利于自己的话啊,所以我也加了这句,万一您信了,不就给我个大官做了?
刘秀听了,被堵得哭笑不得,没有怪罪他,但心里老大不高兴。
尹敏从此仕途最高止于谏议大夫。
值得一提的还有刘秀定都洛阳。
王莽按照符命“定帝德,都洛阳”
,一度要迁都洛阳,但始终没有成行。
刘秀也信任类似的谶语,实现了王莽未竟的梦想。
犹如符命是新朝的“基本法”
,谶纬也是东汉立国的基石。
刘秀去世前夕,正式向天下颁布八十一篇图谶,并严禁后人篡改,这与王莽向天下颁布四十二道符命完全一样。
整个东汉社会特别是中上层,对谶纬保持着巨大的好感,不相信谶纬的学者才是少数。
从后世发现的一些东汉普通士大夫的墓碑看,有些士大夫甚至会把谶纬附会在自己身上。
礼乐,是儒家在新朝基础上为刘秀开出的第二个新局。
刘秀总体是一位比较谦逊的皇帝。
王莽青年时虽落魄,但身份地位并不低,刘秀则务农贩粮打官司,起于下层。
因此,刘秀尽管也封禅泰山,但对社会民生有比较清醒的认知,知道天下远没有到足以制礼作乐的程度,所以他对歌功颂德的祥瑞并不感冒。
但祭祀、宗庙、学校等礼乐制度,他认为必备,且基本延续了王莽时期的设计。
比如封禅。
建武中元元年,经过大司空张纯的多次怂恿,刘秀终于赶赴泰山封禅,这也是他晚年所做的最重要工作。
张纯是何许人也?就是当年领头为王莽设计九锡礼仪的人!
在张纯的安排下,刘秀按照王莽当年的礼仪封禅泰山,并在回来后建立明堂、辟雍、灵台。
张纯本人则在从泰山返回洛阳途中病逝。
比如宗庙。
刘秀严格遵守王莽所推崇的“为人后”
之义,为了接续西汉,获得合法性,根据张纯的建议,刘秀按辈分以汉元帝为父、汉宣帝为祖,在洛阳太庙祭祀宣、元二帝,不祭祀亲生父祖;在长安的太庙祭祀成、哀、平诸帝;只在故乡舂陵15祭祀亲祖。
若王莽在世,一定给刘秀点个大大的赞。
王莽曾给汉宣帝、汉元帝等几位皇帝上庙号,刘秀非常认可汉宣帝的“中宗”
庙号,予以沿用。
比如郊祀。
西汉把郊祀的地点改来改去,好几十年都没定下来,是王莽确立了长安南北郊祀天地,以汉高帝配天、吕后配地的制度。
东汉继续沿用这一南北郊祀制度。
在研究以谁来配天时,刘秀最初主张尧,因为尧是刘氏的祖先。
此时,曾给王莽设计九庙的杜林站了出来,主张应继续以汉高帝配天,被刘秀采纳。
只是刘秀实在不喜欢吕后,就尊汉文帝的母亲薄氏为高皇后配地。
经学,是儒家在新朝基础上为刘秀开出的第三个新局。
东汉建立不久,就按照西汉十四博士的配置重建了“王官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