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王根也没有深入琢磨,傅昭仪为什么不去求皇太后王政君。
汉成帝本人已属意刘欣,王根、赵氏姐妹也推荐刘欣,廷议也认为应该过继侄子而非“立弟”
才符合儒家祭祀的昭穆顺序,总之,拐过年来二月,刘欣顺利被立为太子。
实际上就是把刘欣过继给了汉成帝。
根据儒家礼仪,今后刘欣就是汉成帝的儿子,所以皇帝下诏,命令傅昭仪和刘欣的母亲丁姬都住在长安的定陶国官邸,不能随意与太子见面。
换言之,傅昭仪和丁姬都还是定陶王的亲眷,而刘欣已经是皇族,礼仪上的身份超越了血缘上的关系。
令人感喟的是,王政君再次展现出她的仁厚善良,延续先帝的临终嘱托:对定陶王一系照顾有加。
她向皇帝建议,让傅昭仪和丁姬每十天入太子宫看望刘欣。
汉成帝不同意,理由是这不合礼法。
王政君认为:“刘欣从小是被祖母看大的,允许祖母看望太子,和允许奶妈和太子见面能有什么区别?”
汉成帝想了想,最终同意让傅昭仪每十天见太子一次,丁姬因为没有照顾过刘欣,所以不允许。
继承人的确立,使汉成帝登基以来最大的隐患得以消除。
王政君的仁爱举动得到朝廷内外的赞誉,后来,口碑较坏的淳于长在王氏家族内部的清洗中倒台,公认具有宰辅之德的王莽被推荐为大司马,种种举动,令王氏家族的形象焕然一新,基本不再被人指责为灾异的来源。
在灾异影响下持续不安的汉廷,也出现了可贵的稳定局面。
皇帝身体健康,选立的太子刘欣举止稳重,雅好文辞,皇室安宁;外廷丞相翟方进,是著名的儒学学者,一代名相。
新任大司马王莽踌躇满志,名义上是“辅政”
,但皇帝沉湎享乐,实际上等同于“执政”
,他有理由认真处理政事,努力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当然,王莽面临的政事十分棘手:国家虽然承平日久,社会财富有了空前积累,但人口也随之增长。
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每逢天灾,必有流民;社会经济上,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朝廷的税收并没有因此增加很多,迫切需要经济管理制度的改革;祭祀方面更是复杂,朝廷连汉家宗庙该建在哪里,怎么祭祀,祭祀谁,哪些先帝可以“毁庙”
(停止祭祀的意思),都还一塌糊涂。
其他各类大小问题更是多如牛毛。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王莽当然会从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思想资源里寻找出路,他的初步思路是来一个根本性的大变革,通过真正实践儒家的本意,一劳永逸地将其解决。
就他个人而言,眼下最重要的是继续保持谦虚谨慎勤俭节约的形象。
当了大司马,王莽的宅邸从门可罗雀变得熙熙攘攘,外朝的官员,内廷的近侍,有事无事都来拜访他。
知道王莽的母亲身体不好,有些人就委派妻子女眷前来向太夫人问讯,搞搞“夫人外交”
。
这些盛装的汉朝贵妇们一进王莽家门,就看见一位荆钗麻裙的老妇前来迎接,她身上的短衣仅能遮蔽膝盖,都以为是王莽家的老婢,并未在意,直到被迎进屋内,才知道这位老妇是王莽的妻子,不禁十分惊悚。
节俭当然值得称颂,但做到这个程度,难免会被认为虚伪。
汉武帝时期的公孙弘以丞相之尊,盖布缝制的被子,就被时人讥讽为沽名钓誉。
王莽这么做,也有类似的声音。
但是,在更多人看来,比起王莽叔叔们的骄奢淫逸,节俭总归不是坏事。
而且王莽应该是真没什么钱,因为他上任后在大司马府聘了许多名流。
为了招揽人才,几乎散尽了封邑的收入和皇室的赏赐,钱都花到为国揽才上了,哪里有钱为妻子置办绫罗绸缎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