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浩瀚的历史烟波遮盖下的这条地道,又被人再次掀开神秘的面纱,暴露在世人的面前。
地道?!
大家伙只在电视上看过《地道战》,知道这是抗战时候为了保家卫国某些地方的人挖的保命通道。
可竹坑乡码头村明清一条街下面的这条地道是怎么来的?
什么时候挖的?何人挖的?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经过谁家?建造时想必动静不小,它又是如何做到掩人耳目,知者甚少,以至于知情人死之后,更无人知晓。
或许这些答案,只有张汉带领的考古队经过一番勘察后才能给出答案,或者也只能给出模棱两可的一些解读,而真正的答案已经消失在历史的车轮中。
不管这条地道的秘密到底如何,这条曾经辉煌的古街再次回到了人们的视野里。
消息一经传出,很快县电视台和市电视台都跑来采访,两家电视台都想抢时间,发出的“第一声”
,结果螳螂在前麻雀再后,考古队的有个队员恰好是省电视台台长的亲戚,这个队员原本告诉家里他会在竹坑乡驻扎一个月时间,因为意外发现地道,队长让所有队员再驻扎两个月。
由此消息传到省电视台台长耳朵里。
要说人家能做t省电视台的台长,前几天省领导刚开会大力表扬竹坑乡搞乡村旅游开发有想法,恰好这个地方又发现了百年前的地道,那他这个台长自然要报道一番,好让领导知道他们作为省传播媒体平台,一直关注领导关注的地方。
县电视台和市电视台万万没想到,他们还没编辑好资料在节目中播出,省电视台就抢先一步,在七点档省新闻里将竹坑乡发现百年地道这件事播出去。
镜头朝观众展示了地道洞口的情况,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但洞口边缘处被切割地整整齐齐,一看就是人力所为。
考古队队长张汉拿着探照灯往里面一照,里头空空荡荡,喊那么两声,连声音都像被吃进去,久久没有回音。
“我们现在还不确定这条地道有多长,通往何处,但结合目前发现的银窖,初步判断西河县竹坑乡码头村这条明清古街下面还有一条暗街……”
“它很有可能是当年竹坑乡各大商号联合修建的地下银行通道。
这些商号当年库存银锭多大数百万两,这些银子自然不能走明面,容易引起窥视者哄抢,他们通过修建地道,从暗处将银锭送入银窖,送出竹坑乡,到达全国各地……”
张汉激动万分,朝全省观众喊道:“我个人认为,这条地道的发现可堪称为‘1996年度省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
乡政府第一时间召开了会议,确定了最近工作的重点。
乡长葛兴国敏锐地看到了地道的发现可能带来的深刻影响,让全乡上下一定要全力配合考古队工作,保障考古工作顺利进行。
开完会众人走出会议室,乡政府大院对面的大马路上车来车往,比往常多了很多人。
徐洪福笑道:“哎呀,不说别的,至少我姐家的饭店最近生意好的一塌糊涂。
每天一到饭点都坐满了人。
我姐一问,什么地方的人都有……平浪宫考古现场周边围的人一圈又一圈,明明知道啥也看不到,还要往里钻。”
姜崖也笑起来,“中国人爱看热闹的本性是真的一点也不假。”
徐洪福耸耸肩,“也不知道谁传出去的,说咱们乡,尤其这个码头村,是福地,只要踏上去,就能得到福报,能发财。
还有更玄乎的,说咱们的明清一条街到处都藏有银子,只要你小心观察,就能发现……说不定,走着走着就踢出一块银子来。”
说到最后他笑得很无奈,“我在这活了几十年,别说银子,连一块钱都没捡到。”
姜崖沉吟片刻,道:“说不定,咱们这里还真能捡到银子。”
徐洪福一愣,“咋可能?他们村里人瞎说一通,你也相信啊?骗骗外乡人还行。”
姜崖点点头,“对啊,只要‘骗骗外乡人’就够了!”
徐洪福:“……”
-
省文物局很快派来更多考古专业人员驻扎。
地道坍塌的部分进行清除,同时用支架固定结构。
几日后,考古队发现这条地道显然经过精密的设计和规划。
就如张汉在省电视台上所说的一样,这样一条横跨码头村东西南北的地道不是由一家商号修建的,而是由好多家商号集体商量,共同修建。
证据就是这条地道四通八达,在各家商号都有一处进出口。
按理说这些商号之间相互竞争,挣来的银子是最为珍重的私人财产,最不能为别人知道埋藏地点,可古街上的商号们还是齐心协力,共同修建了地道,并为大家所公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