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第91章
不用交城门费,汴京附近的百姓全往城里涌,一时间京城人满为患。
杂货铺,酒楼,布庄,连街边以前生意不太好的吃食摊子上都坐满了人。
老百姓的想法很朴实,好不容易进京一趟,怎么都得在京里买些物什,吃口热乎的,也算是在城里潇洒过一回。
以前他们没进过城,对皇城的印象只存在想象中,觉得皇城里的物什都是顶顶好的,觉得皇城的吃食那必定是人间美味。
进到城里,自己真真切切感受过一回,发现皇城除了人多一点,房子修筑得漂亮一点,其他物什跟他们在周边赶集的县城也差不多。
有那会做生意的,立刻回去收拾了做生意的家什,在城里支起了摊儿。
半个月不收城门费呢,城里人多,价格还卖得贵,生意若是能做起来,半个月后就算城门日日收费,也不用担惊受怕。
做不起来也没事儿,好歹是在皇城里摆过摊儿的,以后出去了,也能跟人家吹一吹,他这吃食、货物是从皇城里时兴出来的呢。
这下好了,城门口彻底人满为患,每天等着进城做生意的,卖货物的,采买的,找活儿的人数不胜数,有些为了赶早,不惜连夜就来城门口排队。
徐鹿鸣见状,让人把仓库里积压的货物拿出来,在城门口支了个杂货摊儿。
他们收的货物虽然大部分都是京里过时了的物什,但放在普通老百姓眼中,依旧是很惊艳、很不可多得之物。
像有个江南商人运到京城来的一批棉麻纺织的毛绒地毯,很厚实很结实,颜色也很好看。
运来京城,发现京城的人都用羊毛做地毯,他这批棉麻做的地毯,自然无用了。
除了京城,别的地方也很少有人会用到地毯,商人心灰意冷,折价把地毯全卖给了皇城司。
可老百姓们不这样想,在城门口排队的时候,他们瞧见这厚实的地毯,觉得拿回家裁剪来做床单被褥,又结实又保暖,比他们在杂货铺买的床单被褥暖和多了。
有那胆子大的,上前询价,得知这样好的毯子,才两百文一尺,心思浮动。
一床被褥至少要有六尺长,一匹布有四十尺,能裁六床半的被褥出来。
买一匹回去,裁剪好,拿到集市上卖,卖一贯五百文,一床被褥能净挣两百文呢。
虽然一贯五百文的价格是高了些,可是这毯子不会像棉被那样,用用就发霉发潮生虫,还暖和,比棉被的使用年限高多了。
买一匹给家里姑娘、哥儿们做嫁妆多有脸面,娶媳妇放在儿子婚床上,也叫人艳羡啊。
京城附近的百姓,常年受皇恩浩荡,大钱没有,手头上十几二十两还是有的。
他们也聪明,不自己干这个买卖,拉两个同自己交好的朋友,一人出一半的钱,赚钱平分,没赚钱,就将毯子平分。
如地毯这样的货物,徐鹿鸣仓库里还有许多,他不赚老百姓的钱,大部分都在成本上加一点点利润,保着自己不会亏就成。
百姓们也不是傻子,在城里逛了逛,又在徐鹿鸣的摊儿前比了比价,没多久就发现徐鹿鸣这儿的物什物美价廉。
在城里逛了出来,总爱在城门口的杂货摊子前,翻翻捡捡,看看有没有自家用得上的。
偶尔遇上他们觉得捡漏的物什,条件允许,他们就会一口气给包圆了,回去跑到远一些的城镇、村子里叫卖。
还真有几个赚到钱的。
虽不如商人们赚得多,但给家里置办些锅碗瓢盆,衣裳鞋袜还是不成问题的。
城里也因最近百姓们增多,好多铺子里的货物都不够卖,只有半个月不收城门费,这个节骨眼上去进货,也来不及了。
想到皇城司什么货物都收,说不准仓库里就有他们需要的货物,不少铺子都派了人过来询问。
发现有自己铺子里用得上的,一会儿就派人过来,全给拉走了。
自个铺子里用不上的,但只要能卖的,也给拉走了,不趁着人多的时候挣钱,想什么时候挣钱。
如此,不消半个月,徐鹿鸣仓库里积压的货物,果真一售而空。
连商人们运来装货的篓子,叫那杂货铺商人瞧见,都给抢了去卖。
还有来晚了的商人,捶胸顿足,让徐鹿鸣他们这几日若是有收到其他的货物,一定要与他们说。
姜苏木给徐鹿鸣理完账,发现这半个月,他们不收老百姓的城门费,账本上的银钱不仅没有少,比起以往来还增加不少,再一瞧这空荡荡的仓库。
他张大嘴巴,彻底对徐鹿鸣心悦诚服:“鹿鸣哥,你太厉害了,现在我们不仅把手头上的货物一清而空,对皇城史也有交代,钱也不少挣!”
原来,城里的生意这般好,那些商人就跟闻腥而动的鱼一样,全都从城外往城里涌,生怕来晚了,自己连口汤都喝不上。
徐鹿鸣只说免老百姓的城门费,可没说免商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