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汉高祖刘邦起兵,只用五年就建立汉朝,为什么这么快?就像砍大树很难,但推倒枯树却很容易,这是形势决定的。
汉朝吸取秦朝教训,大封宗室子弟。
后来吕氏家族想篡夺刘氏江山,天下却没大乱,就是因为各地诸侯势力强大,像磐石一样稳固。
但汉高祖封的地盘太大,超过了古代的制度,所以贾谊建议‘多封诸侯,削弱他们的实力’,汉文帝没采纳。
到汉景帝时,又突然用晁错的削藩策,结果引发七国之乱。
这事儿根子在汉高祖封得太宽,汉文帝、汉景帝又急于求成,不懂循序渐进。
就像尾巴太大,身子就指挥不动,更何况这尾巴还和身子不是一体的呢!
汉武帝听从主父偃的‘推恩令’,让诸侯的封地越分越小,从此宗室势力衰落,子孙只能靠收租过日子,没了实权。
到汉哀帝、汉平帝时,王莽掌权,假借着周公辅政的名义,干着篡权的勾当。
有些宗室王侯居然还帮王莽伪造祥瑞,歌功颂德,实在可悲!
这不是说宗室子弟在汉文帝、汉景帝时忠诚,到汉哀帝、汉平帝时就叛逆,而是因为他们权力太小,根本无力反抗。
多亏光武帝刘秀能力出众,平定王莽之乱,恢复汉朝,这背后也有宗室力量的支持。
但东汉后来又没吸取秦朝的教训,照搬周朝的老办法,到汉桓帝、汉灵帝时,宦官专权,朝廷孤立无援,大臣在下面争权夺利,最终天下大乱,皇宫都成了废墟。
咱们大魏建立到现在己经二十西年了,看了这么多朝代的兴亡,却没学到它们的治国良策,明明看到前人翻车的教训,却不改变做法。
现在的宗室子弟,就算封王也只有空名头,手下的百姓根本不听号令;宗室成员散落在民间,完全接触不到国家政务,和普通百姓没什么区别。
朝廷内部没有稳固的根基,外部没有宗室结成的同盟,这样下去怎么能保住江山呢?
再看看现在的地方官员,州牧、郡守就相当于古代的诸侯,他们掌管着大片土地和军队,有的家族好几人同时占据要职,兄弟之间互相照应。
可宗室子弟呢?没有一个能在这些关键位置上制衡他们,这根本不是‘加强中央、削弱地方’的正确做法,万一出了事怎么办?而且现在朝廷选拔人才,外人能首接当上大城市的长官,或者统帅军队;宗室子弟有文采的,最多当小县城的县令,有武略的,也只能带一百来人,这既不能真正激励贤才,也体现不出对宗室的优待。
俗话说‘百足之虫,至死不僵’,就是因为有很多腿支撑着。
这句话虽小,却能说明大道理。
圣明的君主都懂得居安思危,所以就算天下动荡,国家也不会轻易灭亡。”
曹冏满心希望这篇奏章能让曹爽醒悟,可惜曹爽根本没把这些话当回事。
正始五年(公元244年)
?正月:东吴这边,孙权任命上大将军陆逊为丞相,但陆逊原来担任的州牧、都护以及管理武昌事务的职务不变,相当于给陆逊加了担子,让他管更多事儿。
曹魏的征西将军夏侯玄,是大将军曹爽的外甥。
夏侯玄把李胜招来当长史。
李胜和尚书邓飏为了帮曹爽在天下树立威名,一个劲儿劝他去攻打蜀汉。
太傅司马懿觉得不行,拼命阻拦,可曹爽根本不听。
三月,曹爽跑到长安,征调十多万人马,带着夏侯玄从骆谷向汉中进发。
当时,汉中的蜀汉守军不到三万人,将领们都慌了,想守在城里,等涪城的援军来。
守将王平却说:“汉中离涪城快一千里路,敌人要是拿下关隘,麻烦就大了!
现在得赶紧派刘护军占领兴势,我在后面接应;要是敌人分兵去黄金,我就带一千人迎击,等涪城援军赶到,这才是上策。”
其他将领都犹豫,只有护军刘敏支持王平,两人带着部队占据兴势,到处插满军旗,绵延一百多里,虚张声势。
?闰月,蜀汉后主刘禅派大将军费祎带兵救援汉中。
出发前,光禄大夫来敏找费祎下棋。
当时军情紧急,鸡毛信一封接一封,将士们都披好铠甲,车马也准备就绪,但费祎还稳稳当当地和来敏对弈,脸上看不出一丝不耐烦。
来敏说:“我刚才就是试试你,你确实靠得住,肯定能打退敌人!”
?西月:初一这天,发生了日食。
曹爽的大军被挡在兴势,进退不得。
从关中以及氐、羌地区运来的粮草根本不够用,拉车的牛马骡驴累死无数,路上到处都是百姓和少数民族的哭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