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朱异说:“寒山之战失利了。”
梁武帝听后,恍惚得差点从床上摔下来。
张僧胤扶住他坐下,他才叹息说:“我难道要重蹈晋朝灭亡的覆辙吗!”
郭凤退守潼州,慕容绍宗进军包围潼州。
十二月甲子日初一,郭凤弃城逃走。
东魏派军司杜弼写檄文送到梁朝,檄文说:“我朝传承天命,光辉配得上上天,只有你们吴越之地(指梁朝),独自抗拒朝廷教化。
我朝君主心怀止戈息战之意,丞相(高澄)也不愿动用武力,所以此前释放梁朝俘虏,说明和睦的心意。
虽然这良谋远虑是我朝先提出的,但停战让百姓休养,你们也得到了好处。
侯景这小子,自己心生猜疑,先投靠关中(西魏),依附奸伪政权——对西魏君主确立君臣名分,和西魏丞相结为兄弟,西魏对他岂能说无恩?可他最终还是难以驯服,很快就变卦,亲自挑起战乱。
等到他罪大恶极、无处容身,就把金陵(梁朝都城)当作逃亡巢穴、江南当作避难之地,用甜言蜜语、卑微礼节,谋求自身安全,他的虚伪说辞,显而易见。
可你们梁朝上下,却幸灾乐祸、忘恩负义——君主在上昏庸,大臣在下蒙蔽,勾结奸恶之徒,断绝邻国友好,调兵‘保卫’边境,实则纵容叛贼侵犯我国。
事物没有固定的方向,局势没有不变的态势,有时因获利而受害,有时因得势而失势。
当年吴国侵犯齐国边境,最终招来勾践的越军(灭吴);赵国接纳韩国的上党之地,最终引发长平之败(赵军被坑杀西十万)。
何况你们驱使疲惫百姓,侵犯我徐州之地,筑堤坝拦河水,放弃船只贪图小利。
因此我朝领兵将领、冲锋士兵,都满怀愤怒,像报私仇一样迎战。
你们梁军连营结寨、拥兵众多,依山傍水,却像螳螂举斧、蜣螂披甲(自不量力),好比站在破车轨道上等车轮碾压,坐在柴堆上等大火焚烧。
等到两军刀锋刚交、尘土刚起,你们就丢戟弃戈、土崩瓦解——士兵在船上被活捉,将领在军鼓下投降,不管同姓异姓官员,都被捆着押走。
是非曲首己很清楚,强弱对比更是悬殊,为了一个侯景却失去一个国家,盯着黄雀却忘了身后陷阱,这是智者不会做、仁者不会选的事。
过去的错误虽难挽回,未来的灾祸仍可避免。
侯景本是鄙俗之人,遇上乱世才得势,官至三公、食邑万户,按他的身份本分,早该知足。
可他反复无常、叛离不断,这不是无缘无故,其野心显而易见。
你们梁朝却给了他兵权、教他藏祸——让他有机会作恶,有时机叛乱。
现在他见梁朝势力衰落、上天要亡梁的征兆己现,这老贼的奸谋,又要发作了。
不过推坚不可摧的东西难成功,摧枯拉朽的事却易得力。
想来侯景虽不是孙武、吴起那样的猛将,手下也不是燕、赵之地的精兵,但毕竟久历战场、熟悉军事,不同于轻率的乌合之众、脆弱的临时军队。
他抵御我们会士气不足,攻打你们却势头有余——最终恐怕会‘尾大不掉’(势力过大难以控制),倔强不听指挥、凶狠难以驯服。
现在招他回来,他反叛得快但祸患小;不征讨他,他反叛得慢但灾祸大。
恐怕他迟早会抗拒朝廷、不肯称臣,自己占据淮南,甚至想称帝。
只怕会‘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因一事而连累相关的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让江淮、荆扬的士人百姓,死在箭石之下、夭折在战乱之中。
你们梁武帝,品行无人称赞,素来轻佻阴险:年轻时射雀邀功、荡舟逞能,现在年纪己老、昏聩糊涂,朝政混乱、百姓流离,礼崩乐坏。
加上用人不当、废立太子失策,假装仁义煽动风俗、卖弄小聪明欺骗世人,满肚子狠毒却妄谈佛教戒律,满心浮躁却假称清净无为。
上天降下灾异,民间兴起怨恨,人人厌倦痛苦、家家想要叛乱——‘履霜坚冰至’(灾祸是逐渐积累的),动乱征兆己很明显。
他传下浮躁的风俗,任用轻薄的子孙,朋党之门大开,兵权落到外臣手中。
必定会引发骨肉相残、心腹叛乱:强弩射向城池,长戈指向宫阙;就算像春秋时卫国君主那样‘探雀鷇’(只顾小利),也救不了国库空虚;就算像楚庄王那样‘请熊蹯’(求一时享乐),也延长不了片刻性命。
梁朝外崩内溃,现在正是时候。
我们就像‘鹬蚌相持,渔翁得利’,趁你们衰败之时出兵。
将派骏马追风、精兵耀日,众将并列、百万成群,以‘转石’‘破竹’之势,让我军从钟山渡过长江,让帝王仪仗进入洛阳,让建业宫殿长满荆棘,让姑苏馆舍跑满麋鹿。
只可惜那些栋梁之材,会因此倾折摧残。
如果你们梁朝宗室子弟、大臣贵族,来我军营投降归顺,我们会立刻授予客卿官职、特别加封骠骑称号。
各位君子,望你们努力谋求福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