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子文学网

汉纪九 公元前140年前134年(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这就像琴瑟弦音不准,得重新调弦才能弹奏;治国也是,政令不通就得变革教化。

汉朝建立后一首想把国家治理好,但效果不好,就是因为该变革的时候没变革。

圣王治理天下,让人从小学习,长大后按才能授官,用爵禄培养品德,用刑罚震慑恶行,所以百姓懂礼义,以触犯君主为耻。

周武王行大义灭商,周公制礼乐,到了成康时期,监狱空了西十多年,这是教化和仁义的力量,不只是刑罚的作用。

秦朝就不一样,学申不害、商鞅的法家那套,行韩非的学说,厌恶帝王正道,把贪婪当风俗,只看表面不看实际,做好事不一定免罪,做坏事不一定受罚,所以百官都爱说假话,表面一套背后一套,造假谋利毫无廉耻,受刑死人的多,但奸邪之事却止不住,这都是风俗坏造成的。

现在陛下统一天下,百姓都臣服,可百姓没得到什么好处,大概是陛下还没真正用心。

《曾子》说尊重所学、践行所知就能进步,陛下要是能真心践行这些道理,和古代圣王也没差别了。

不培养人才却想找贤能之人,就像不雕琢玉石却想要花纹。

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办太学,它是贤才的源头,教化的根本。

现在一个郡、一个封国那么多人,却找不到几个符合要求的人才,说明王道在很多地方都断了。

希望陛下兴办太学,请好老师,多考核,这样就能得到杰出人才。

郡守、县令是百姓的表率,负责传达朝廷教化,如果他们不贤能,君主的德行就传不下去,恩泽也到不了百姓那里。

现在有些官吏不教化百姓,还不执行朝廷法令,欺压百姓,和奸人勾结,害得穷人和弱者含冤受屈,这和陛下心意不符。

所以阴阳失调,灾祸不断,百姓困苦,都是这些官吏不称职导致的。

现在的官吏很多出自官员子弟,选郎吏还看出身财富,这样选出来的不一定贤能。

古代论功劳看是否称职,不看出任时间,所以才能小的一首做小官,贤能的很快就能得到重用,官吏们也都努力做事建功。

现在却只看出任时间,靠熬资历升官,导致廉耻不分,贤愚混杂。

我觉得应该让列侯、郡守每年各推荐两名贤才到朝廷做宿卫,推荐得好有赏,推荐不好受罚,这样大家都会用心找人才,天下贤士都能为朝廷所用。

得到贤才,成就三王那样的盛世就容易了,陛下也能和尧舜齐名。

选拔人才别只看时间,要重实际才能,按能力授官、按品德定职位,这样就能区分贤愚。

小事能积累成大事,细微处能彰显卓越。

言论说出就收不回,行为做出就藏不住,言行对治国很重要。

积累善行不知不觉就会进步,积累恶行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这就是尧舜能留美名,桀纣让人唾弃的原因。

让人快乐又不混乱,反复遵循也不厌倦的就是‘道’,‘道’永远不会有问题,出问题是因为背离了‘道’。

先王之道也有不完善的地方,所以有时政令推行不下去,这时就需要弥补不足。

夏、商、周三代治国之道不同,不是互相矛盾,而是为了挽救前朝弊端,顺应当时形势。

孔子说舜无为而治,其实舜只是改了历法、换了服色顺应天命,其他还是遵循尧的做法。

所以君主虽然会改革制度,但‘道’的本质不会变。

夏朝崇尚忠厚,商朝崇尚恭敬,周朝崇尚礼仪,这是为了补救前代不足。

孔子说后代能知道前代礼仪的增减,就是因为历代治国都离不开这三个方面。

夏朝继承虞朝,孔子没说有什么增减,是因为它们本质相同。

‘道’源于天,天不变,‘道’也不变,所以禹、舜、尧传承的‘道’是一样的,不需要补救,孔子才不说他们对制度的改变。

由此可见,继承太平盛世,治国之道不用变;继承乱世,就需要变革。

现在汉朝刚结束乱世,应该减少周朝繁琐的礼仪,学习夏朝的忠厚。

古今都是天下,为啥差距这么大呢?是哪里违背了古代治国之道,不符合天理吗?上天给万物都有安排,给了牙齿就不给犄角,给了翅膀就只给两只脚,这是说得到多的就不能再要少的。

古代拿俸禄的人,不靠体力劳动和经商获利,也是这个道理。

要是既拿得多又想占小便宜,上天都满足不了,何况人呢!

这就是百姓总抱怨不够用的原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快穿之拯救深情男配灭运图录麻衣神算子重生之我要当有钱人名门挚爱:帝少的千亿宠儿我靠读书成圣人农女致富记盛唐陌刀王大秦第一熊孩子穿成反派大佬的心尖宝我家可能有位大佬被太子惦记的倒霉郡主辛亥之钢铁基地超级兵王电影世界私人订制从亮剑开始搞军工商途神级天才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我以熟练度苟长生巫界术士恋爱物语抗战之我每天一个签到大礼包老祖她靠快穿修仙成神网游之暗影盗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