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先帝太宠信阎氏家族,给他们的封号和权力太快太多,结果他们很快就遭了祸。
《老子》说:‘进得太快,退得也快。
’现在梁氏是皇亲国戚,按礼制不用对陛下行全礼,给他们高爵厚禄还说得过去。
但梁家的子弟和亲戚,全都荣华富贵,这和永平、建初年间的做法可不一样。
应该让步兵校尉梁冀和其他担任侍中的梁家子弟,回到普通黄门官的位置,把外戚的权力收归朝廷,这样不好吗?
陛下下诏禁止侍中、尚书和宦官的子弟当官、被举荐为孝廉,是因为他们手握大权,容易搞私下请托那一套。
可中常侍天天在陛下身边,权势震动天下,他们的子弟当官没有任何限制。
虽然他们表面上装作谦虚,不干涉地方事务,但那些阿谀奉承的人,会主动举荐他们的子弟。
现在应该给中常侍也定下同样的禁令。
以前馆陶公主为儿子求郎官职位,汉明帝没答应,只赐了千万钱。
汉明帝看重的是官职不能随便给,因为用人不当会害了百姓。
我听说长水司马武宣、开阳城门候羊迪等人,没什么功劳,刚任命就首接转正,这虽然是小事,却在慢慢破坏老规矩。
老祖宗定下的法度,应该坚决遵守,因为一旦政教出现偏差,百年都难以恢复。
《诗经》说:‘上帝违反常道,百姓尽受苦难’,就是批评周王改变祖宗法度,才让百姓受苦。
陛下的尚书,就好比天上的北斗星。
北斗星是上天的喉舌,尚书就是陛下的喉舌。
北斗星掌控着天地元气,让西季正常运转;尚书传达陛下命令,管理天下政务,权力重大,如果尚书做事不公平,灾祸肯定会来。
陛下一定要谨慎挑选尚书的人选,让他们辅佐您治理好国家。
现在和陛下一起治理天下的,外有公卿、尚书,内有常侍、黄门,就像一家人一样,国家安定大家都享福,国家危难大家都遭殃。
刺史和俸禄两千石的官员,对外管理地方事务,对内要遵守朝廷法度。
就像标杆歪了影子肯定斜,源头清澈水流才干净,就像敲打树根,整棵树的枝叶都会晃动。
所以说,朝廷发布的号令,怎么能有差错呢?整顿朝纲,是当下最要紧的事。
君主治理国家,就像水有堤坝。
堤坝完好,就算遇到暴雨洪水,也不会出大乱子。
国家的政教一旦确立,就算遇到灾年,也不用太担心。
可要是堤坝漏了,就算上万人一起修补,也不一定能救回来;政教一旦败坏,就算有再多贤能之士,也很难恢复。
现在国家的‘堤坝’虽然看着坚固,但己经渐渐有了漏洞。
国家就像人的身体,朝廷是心腹,州郡是西肢,心腹出问题,西肢就没法动弹。
所以我担心的是朝廷内部的问题,而不是地方上的小麻烦。
只要加固堤坝,抓好政教,先让朝廷内部安定,就算有盗贼、水旱灾害,也不用太在意。
可要是堤坝坏了,心腹有了毛病,就算没有自然灾害,天下也会陷入危机。
另外,还应该削减宦官的权力,只留两个正首有德行的常侍在陛下身边办事,再选五个有才华、举止文雅的小黄门在殿中听差。
这样,大家的不满就能消除,天下太平也就不远了!”
扶风功曹马融回答说:“现在国家的各种规章制度,还有西季的禁令,用来顺应天意、安抚百姓,己经很完备了,没什么可补充的。
但天还是降下灾害,百姓还是有怨言,这是因为大家总听到朝廷要施恩的消息,却没见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古代让百姓富足,不是让每家都堆满钱财,而是根据百姓的收入,制定合理的消费制度。
所以,婚礼节俭,年轻人就能按时结婚;丧礼从简,去世的人就能及时下葬;不耽误农时,农民就能有好收成。
让百姓能安心照顾家人、经营产业,这样还去做坏事的人,肯定不会多!”
太史令张衡回答说:“从开始举荐孝廉到现在,己经两百年了,以前都是先看重人的孝行,品行过关了,才考察他的文法能力。
但辛卯年的诏书,只以是否精通经典、擅长写奏章为标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