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祁浩博顿了顿,语气带点无奈:“我们不是防人,是怕人太蠢。”
“行,我亲自来。”
几小时后,专机降落在北京近郊。
车辆一路驶入一片幽静的林地,最终停在山体掩映下的科研基地大门外。
祁浩博早早等候,一见面就笑着拍了拍伍思辰的肩:“这地方安静得像陵墓,但就喜欢你这种能把死人数据敲活的人。”
伍思辰没多寒暄:“问题在哪,图纸和实测记录都准备好了吗?”
“会议厅都布置好了,有你熟人,也有不少专家。”
二人并肩步入研究所核心演讲区——空间不大,却布满复杂传感投影与建模系统。
台下整整齐齐坐着几十位顶尖工程师,有人己翻开图纸,有人低声交流,气氛紧张中透出一丝期待。
投影幕布缓缓升起,一幅多层级、分区域、精度高达微米级的“九天”
飞控结构图浮现出来,图中每一处线路走向、每一个模块接驳都清晰可辨,连螺栓扭矩都标注得一丝不苟。
图像不断旋转展开,随后转入实机仿真界面,模拟环境温度、气压、风速等参数自动加载,一架九天无人机模型在虚拟高空中进行动态演示。
伍思辰站在讲台中央,神情平静,目光锋利。
他并没有用太多术语炫技,而是像一位娴熟的外科医生一样,用最清晰的语言,剖开了技术的骨架。
很快,一位花白头发的老工程师举手提问,声音虽老,却透着一丝不容忽视的谨慎与质疑:“请问,在风切变频繁、气流翻涌的对流层上端,九天是如何实现飞行姿态的稳定?尤其在风速突变超过50节以上时。”
伍思辰点了点头,按下遥控器,画面跳转。
他轻描淡写地开口:“我们采用了惯导与视觉融合系统,但关键不在融合本身,而在多帧叠加权重算法。”
他指向模型中一块位于机腹的细小处理模块:“在识别到风切变信号时,系统并不会单次响应,而是进行0.3秒内多帧叠加,计算最稳态姿态区间,确保每一个微调指令,都落在飞控边界以内。
换句话说——它不是反应,而是预测。”
话音未落,台下不少人眼中闪过惊异的光芒,有人己经在本子上迅速记录。
随即,一名中青年博士模样的研究员站起身:“请教一个群控问题。
若主控无人机失联,蜂群会否进入失控状态?尤其在山区、城市干扰区这种通信盲区。”
伍思辰不慌不忙地将手指移向屏幕上标注“幻影中继节点”
的红色模块:“我们为蜂群设计了‘主核幻影冗余系统’。
即便主控机掉线,其余无人机会自动寻找信标中继,基于次级算法选出临时领导核心,短时间内形成稳定的新链路网络。”
他顿了顿,语气平稳却透出某种底气:“换句话说,即便你炸了它的指挥官,它也能在十秒内选出新的军官继续作战。”
这句几近戏言的解释却赢得了台下一片静默中的震撼。
因为他们知道,所谓“主核幻影”
,意味着一个蜂群系统的生存率、容错率和战术变通性将发生质变。
几位军工系统出身的老专家悄然互望,眼中己有深思。
这一晚,伍思辰的每一句解答,都像是刀锋划破迷雾。
而在座的每一位研究者都明白,今天这个年轻人,不止带来了答案,更带来了未来无人系统的“新神经”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