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高原寒疫仍在蔓延,许多牧民因肺痈高烧不退,意识模糊。
当地喇嘛虽愿配合,却坚持要在施药前诵经祈福。
云归没有拒绝,反而提议:“你们念经,我们施针,让信仰与医术一同护佑生命。”
她在帐篷中央铺开一幅巨大的触读地图,标出水源、牧场与疫区分布。
每救一人,便在对应位置插一枚铜钉。
七日后,铜钉连成一片,竟隐隐勾勒出一条蜿蜒向南的路线??正是当年谢承安主持修建的西水源渠系延伸段。
“原来他早就算到了。”
云归喃喃道,“水到之处,不只是灌溉田地,还会带来新的病源。
所以他留下的不只是渠,还有防治之策。”
她取出随身携带的《岭南疫后录》,翻至夹页处,发现一段从未注意过的批注:“赤痢起于湿热交蒸,然其根在人不得洁净饮水。
故治疫必先治水,疏渠即防疫也。”
那一刻,她终于懂了祖父常说的那句话:“水流到哪里,人就能活到哪里。”
不是比喻,而是实证。
数月后,敦煌再次迎来一年一度的“传灯礼”
。
这一届考场设在玉门关外的古战场遗址,模拟战乱时期的急救场景。
考生需在沙暴间隙穿越废墟,寻找幸存者并实施紧急处置。
风沙如刀,视线难及三尺,许多选手被迫退出。
唯有两人坚持到底。
其中之一,竟是当年慈济书院那位五岁提问“我们也是看不见的人吗”
的女童,如今已年满十六,名为柳霜。
她自幼失明,却凭借超凡的听觉与嗅觉,在断垣残壁间寻得三名被困者:一名肋骨断裂,一名脱水昏迷,一名小腿开放性骨折。
她用竹夹固定伤肢,以盐粒消毒伤口,再以自制的羊皮囊输送温水。
最后一段路程,她背着最重的伤员跋涉十里,脚底磨破渗血,仍一步未停。
当她抵达终点时,全场寂静无声。
主持者问她:“为何如此拼命?”
柳霜平静答道:“因为我记得老师说过,我们虽看不见光,但我们的心看得更多。
而此刻,我的心听见了他们的呼吸??微弱,但还在。”
她被推举为本届优胜者。
接过银针包时,她并未高举庆贺,而是将其轻轻贴在耳边,似在倾听金属细针相互碰撞的声音。
“这声音真好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