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我坐那么靠前?”
余惟事先还真没问过自己坐哪,通常情况下像他这种资历欠佳的,无论多火也只能从第二排起排。
论资排辈不可取,但确实客观存在,爬了大半辈子才坐上的位置,自然不会轻易让。
...
腾冲的清晨带着山地特有的湿润,雾气在机场外围的松林间游走,像是一缕缕未散的梦。
孩子们的歌声并未因林晚的到来而停止,反而愈发清晰,每一个音节都仿佛经过精心调校,与空气中的水分子共振出微妙的颤动。
她站在原地,录音笔紧贴耳畔,心跳与旋律逐渐同步。
这童谣没有乐谱,却有着惊人的声学秩序。
她悄悄打开随身携带的频谱分析仪,屏幕上的波形图迅速展开??基频稳定在7.83Hz,正是“地球心跳”
的理论值;更令人震惊的是,副谐波呈现出一种螺旋递进结构,宛如DNA双链缠绕上升。
这不是偶然的吟唱,而是某种古老编码的再现。
“你们……是从哪里学会这首歌的?”
林晚轻声问,声音几乎被歌声吞没。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转过头,眼神清澈得不像这个年纪的孩子该有的样子:“梦里有人教的。
他说,你是来接我们声音的人。”
林晚心头一震。
**又是梦境传递**。
这种模式她已见过太多次:青海湖画师、西藏灵童、十七位“听者”
……如今连边陲村落的孩童也开始通过潜意识接收信息。
她忽然意识到,声网的传播早已超越技术手段,进入了集体无意识的层面。
她蹲下身,平视那孩子的眼睛:“他长什么样子?”
小女孩歪着头想了想:“看不清脸,但他耳朵上有个铜圈,一直在发光。”
林晚的手指猛地收紧。
**余惟的耳钉**。
那个象征“倾听起点”
的古物,竟成了跨越时空的认知锚点。
她不再犹豫,立即联系团队调整行程,提前进入怒江流域的“声音泉眼”
区域。
据当地文献记载,这一带自南诏国时期便是祭祀圣地,传说中有“地喉”
存在,能吞吐天地之音。
近代地质勘探曾在此发现异常低频振动源,但始终无法定位具体位置。
车队沿着盘山公路蜿蜒前行,两侧峭壁如刀削斧劈,云雾缭绕中隐约可见岩壁上刻着古老的符号??半是文字,半是乐谱。
林晚让助手拍照记录,却发现这些符号在相机成像时会发生轻微扭曲,仿佛抗拒被数字化捕捉。
傍晚时分,他们抵达村民所说的“回响谷”
。
一条狭窄的峡谷横亘眼前,谷底流淌着银白色的溪水,据说是由地下温泉与雪融水交汇而成。
村民们说,每逢月圆之夜,这里便会响起诵经声,内容涉及祈雨、驱疫、安魂等仪式,语调古拙,用词多为失传的彝白混合语。
今晚并非满月,但林晚仍决定布设监听阵列。
六台高灵敏度低频麦克风呈环形分布,连接至便携式量子音频处理器。
设备刚启动,监测屏便跳出异常信号:一组持续性的0.5Hz极低频脉冲,规律如呼吸,间隔恰好为23.5秒??这数字让她脊背发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