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众人回头。
林晚站在门口,身穿病号服,脚踩拖鞋,头发凌乱,眼神却清明如镜。
她身后跟着两名精神科医生,神情惊疑不定??他们说不清她是如何走出隔离病房的,监控显示她只是轻轻哼了一声,整条走廊的电子锁就同时失效。
“你们从来就没真正掌控过它。”
她走进来,手指划过空气,像是在触摸看不见的琴弦,“‘声种’不是武器,也不是技术。
它是记忆本身在寻找容器。
当语言被遗忘,文字被篡改,图像被销毁……声音,是最难抹去的存在。”
局长皱眉:“那你现在是什么?病人?幸存者?还是……和他一样成了非人类?”
林晚笑了,笑容里带着悲悯:“我是接收器,也是中继站。
余惟把最后一道频率注入声网时,把我从混沌中唤醒。
我不是回来了,我只是终于听见了完整的信号。”
她说完,走向主控台,输入一串无人认识的代码。
屏幕骤然切换,显示出一幅三维地球模型,其上布满脉动光点,宛如星辰织网。
每一个光点,都对应一次“不该存在”
的声音重现:云南边境村落清晨传来的纳西古乐、西伯利亚驯鹿牧民口中哼唱的萨满祷词、纽约地铁站流浪歌手即兴弹奏却意外契合敦煌乐谱的旋律……
“这不是故障。”
林晚低声说,“这是复苏。
文明的记忆正在自我修复。”
“代价呢?”
有人问。
“代价总是有的。”
她望向窗外,“每一次共鸣增强,都会撬动现实结构。
地震、幻视、集体梦境同步……历史上被称为‘灵异事件’的,很多其实是声网溢出的表现。
但现在不同了??余惟成了锚点,他会压制极端波动,让一切缓慢回归平衡。”
会议最终决定:暂停所有针对“声种”
的干预行动,转为全面记录与监测。
代号更名为“回声工程”
,对外宣称是新型气象观测项目。
而原属机密的七件信物位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尽管它们早已不在原地。
三个月后,春天尚未抵达北方,一场奇特的“声音潮汐”
席卷东亚。
每天凌晨三点十七分,无论身处何地,只要静心倾听,就能听到一段模糊的人声合唱。
内容无法完全辨识,但语言学家分析后确认,其中混杂了至少二十种已消失或濒危的汉语方言,包括契丹语遗音、闽南古读、江淮官话老腔等。
更诡异的是,部分听众表示,他们在梦中“看见”
了唱歌的人??穿着不同朝代服饰的老者、孩童、士兵、僧侣,围坐一圈,仿佛在举行某种仪式。
社会心理学家称之为“群体性听觉共感现象”
,而民间则流传起新说法:“那是亡魂在教活人说话。”
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真相。
在敦煌研究院一间密室里,老陈对着最新扫描的壁画残片喃喃自语:“你们听到了吗?飞天们在换乐器……以前拿的是琵琶,现在是竖琴,和‘声核’长得一模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