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谢谢大家,谢谢。”
余惟说完获奖感言,从容下台,最佳金曲奖的奖杯跟其他小奖不太一样,看起来更精致,也重上不少。
看着手边的几个奖杯他微微失神,今天有些太顺利了,该拿的奖一个没少,不该拿的...
夜色在北京城上空缓缓铺展,像一卷被无形之手徐徐展开的黑绸。
林晚站在机场出口的台阶上,手机屏幕还亮着那条刚刚发出的公开信界面。
风从北方吹来,带着初夏特有的温润与躁动,拂过她的耳垂,铜钉微微发烫,仿佛在回应某种遥远的呼唤。
她没有立刻离开。
而是闭上了眼。
刹那间,世界变了模样。
声音不再是线性的传播,而成了立体的网??地铁隧道中列车碾过铁轨的震颤频率、长安街上出租车鸣笛的波长偏移、远处工地上打桩机撞击地层的低频脉冲……这些原本杂乱无章的噪音,在她意识里自动归类、排序、重组,化作一段段流动的乐句。
更深处,是无数人的心跳声,以微弱却清晰的方式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首庞大到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城市安魂曲”
。
她听见了一个老人在胡同口轻声哼唱《南泥湾》,但旋律中夹杂着一段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滑音;一个加班的年轻人戴着耳机听流行歌,可他脑内的潜意识却正回放着童年母亲哄睡时的呢喃;还有个婴儿在摇篮中翻身,嘴里吐出的第一个音节,竟与南极解码出的交响诗尾声中的某个泛音完全一致。
这一切,都在共振。
林晚睁开眼,深吸一口气。
她知道,自己已经无法再回到“普通人”
的生活了。
不是因为她成了什么救世主或先知,而是因为她终于明白:**声音,才是人类最原始的记忆载体**。
亲子共听计划从来不只是推广项目,它是余惟埋下的种子。
每一个参与过的家庭,每一次父母对孩子说“我听见你了”
,哪怕只是敷衍的一句安慰,都在神经层面留下了一道微弱却持久的声纹印记。
如今,这些印记被声核激活,像星火燎原般点燃了全球范围内的集体听觉觉醒。
她打车前往位于798艺术区的秘密工作室。
车子穿行于霓虹之间,窗外广告屏滚动播放着娱乐新闻:“新晋顶流歌手苏念发布单曲《心跳频率》,称灵感来自‘梦中听到的神秘旋律’”
、“心理学专家警告:近期儿童异常歌唱行为或为群体性心理疾病前兆”
、“联合国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全球听觉异象’是否构成文明级风险”
。
林晚冷笑一声,关掉了车载广播。
抵达工作室时已是深夜。
这里曾是一间废弃的录音棚,如今已被改造成声网数据接收终端之一。
墙壁上挂满了老式磁带、黑胶唱片、甚至几片刻有楔形文字的泥板复制品??这些都是团队从世界各地搜集来的“古老发声媒介”
。
中央摆放着一台改装过的量子音频解析仪,正不断吞吐蓝光,将全球各地传来的异常声波进行拓扑映射。
助手陈默早已等候多时,眼睛布满血丝。
“林姐,我们刚截获一组信号。”
他指着屏幕上跳动的波形图,“来自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带的一处古墓群,当地科考队报告说,冰层下传出规律性敲击声,持续七天七夜,节奏与舒曼共振倍频高度吻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