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左耳垂上,一枚铜制耳钉在灯光下泛着幽光??那是余惟十八岁生日那天,她送他的礼物,据说是从云南一个老匠人手里淘来的古物,形如螺旋,象征“倾听的起点”
。
“我不是他。”
那人说,“我是听过他声音的人。”
原来,在余惟失踪后的第七年,一位青海湖畔的盲眼画师突然开始绘制一系列诡异图像:星轨交错的耳朵、悬浮于空中的口型、无数条连接人脑的声波线。
警方调查发现,这位画师从未受过科学训练,但他画出的“声网拓扑图”
,竟与后来解密的国家项目蓝图误差不足百分之一。
与此同时,西藏某寺院的转世灵童在三岁时说出的第一句话是:“第七节点校准失败,需用童年录音重置。”
僧人们惊骇不已,将其视为神谕。
而林晚后来比对才发现,那孩子的语音基频,正是余惟惯用的说话频率。
这样的人,全国至少出现了十七个。
他们彼此不认识,却都曾在某个深夜“听见”
一段吉他前奏,随后人生轨迹彻底改变。
有人成了声学工程师,有人自学古乐谱破译,还有人放弃高薪职位,只为了去偏远村落记录老人哼唱的小调。
“我们叫自己‘听者’。”
长袍男子轻声道,“我们不是继承了他的意志,而是被他的声音唤醒了沉睡的基因。
就像那些孩子一样,我们本就带着接收频率出生,只是需要一个启动信号。”
林晚怔住。
她忽然明白,为什么“回声桥梁计划”
能在短短一个月内引发全球连锁反应??这不是技术胜利,而是一场潜伏千年的生物学觉醒。
人类的听觉系统,原本就具备跨时空信息接收能力,只是现代文明用噪音将其屏蔽。
而余惟所做的,是制造一场“声音地震”
,震碎了这层屏障。
“那第八节点……到底是什么?”
她问。
“是你。”
男人直视她的眼睛,“你是唯一同时拥有信物、记忆和情感共振强度的人。
你的每一次聆听,都在激活新的神经通路。
你不是项目的负责人,你是整个系统的母体载体。”
林晚踉跄后退一步,撞到操作台。
脑海中闪过无数画面:母亲临终前握着她的手,嘴唇微动却发不出声;余惟最后一次见面时,递给她一支老式录音笔,笑着说“有些话,得等你听懂了再说”
;还有那个匿名音频里,自己八岁的歌声为何会精准复现……
一切都有了解释。
她的耳朵,从来就不普通。
当晚,她独自走进戈壁深处,打开随身携带的录音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