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许多人相拥而泣,长时间压抑的情绪终于得到了释放。
陶弘更是被激动的同僚们抛向了空中。
成功了!
虽然这苎麻碳丝的制造工艺依然复杂,成品率不高,成本也远未到普及的程度,但它的寿命和稳定性己经证明了电灯实用化的可行性!
这意味着,人类首次真正意义上驾驭了稳定、可控的非火焰人工光源!
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入宫中。
朱由检正在批阅奏章,闻讯后,竟失手打翻了御案上的茶盏。
他霍然起身,脸上绽放出难以抑制的喜悦:“好!
好!
好!
天佑大明,格物之功,泽被苍生!”
他当即下旨,重赏研发团队,尤其厚赏工匠陶弘,赐予金银田宅,并擢升其为工部虞衡清吏司额外主事(正六品),专司电灯工艺改进。
同时,皇帝命格物院与工部紧密合作,立即在皇城西苑划出地块,建立专门的“御用电灯工坊”
,抽调精干工匠,小批量试制这种新型碳丝电灯。
首批成品,将优先装备紫禁城的乾清宫、养心殿、军机处、电报房等核心区域,以及北京城门的部分关键望楼。
皇帝还特意指示,在下次大朝会时,于奉天殿内点亮电灯,让文武百官亲身体验这“盛世之光”
。
一道划时代的光明,即将首先照亮东方帝国的心脏,并预示着彻底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黎明己经到来。
新科放榜,寒门跃迁
京师承天门外,人头攒动。
这一天,是首届“格物明算科”
与“边务实务科”
放榜之日。
气氛与往年进士科放榜时迥然不同。
围绕在进士科金榜前的,多是衣着光鲜的官宦仆役、世家子弟,以及熟悉榜上那些显赫姓氏的看客们,他们的表情或狂喜,或艳羡,或扼腕,但总体带着一种“圈内人”
的默契。
而旁边新设立的两张皇榜前,则聚集了更多样化的人群。
有着装朴素的青年学子,手指因长期拨算盘或操作工具而略显粗糙;有面色黧黑、带着边地风尘气息的汉子;还有不少看起来像是商号伙计或工匠模样的人,他们挤在榜前,眼神中充满了期盼、紧张,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仿佛要冲破某种界限的激动。
当盖着吏部大印的皇榜被郑重贴上时,人群瞬间安静下来,随即爆发出更大的声浪。
榜上的名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陌生的。
没有世代簪缨的杨、李、王、谢,没有书院山长的得意门生,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看似平常甚至略显土气的名字:
“格物明算科”
第三名,陈大锤,籍贯顺天府,父,铁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