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结果发现,所谓“失联五年”
的儿子其实在深圳做外卖骑手,因车祸受伤住院两个月,手机丢了,身份证也没带全,一直没能联系家人。
得知母亲还在等他,他在病床上嚎啕大哭,当即写下家书,请志愿者代为朗读并录音回传。
母子隔空对话那天,整个项目组都在场。
母亲听到儿子声音的第一秒,扑通跪在地上,双手合十朝南磕头:“老天爷,我没白活!”
那一幕,被林晚悄悄录了下来。
一个月后,“倾听信箱”
正式落地江城社区中心。
首日便收到三十七封信、十五段录音。
最令人动容的是一位老年痴呆症患者写的便条,反反复复只有一句话:“今天有没有人来看我?我是张桂芳,我有个儿子叫建军。”
陈默让人把这句话制成语音,在信箱门口循环播放。
不久,一名中年男子闻声而来,听完当场崩溃。
他是建军,常年在深圳做生意,不知母亲已患病。
他抱着那台小喇叭痛哭:“我一直以为她忘了我,原来是我在逃。”
他决定接母亲去身边养老。
这些故事开始在社交媒体上传播。
“沉默亭”
不再只是一个栏目,而成为一种现象。
越来越多学校邀请陈默讲课,主题从“母亲之声”
延伸到“家庭的记忆重建”
。
一次讲座结束后,一个小女孩怯生生地走到讲台前,递给他一张折成心形的纸。
里面写着:
>叔叔,我爸从去年就不回家了。
妈妈说他有了别人。
可我还是每天给他留灯,写作业时放他爱听的歌。
我能录一段话放进去吗?我想告诉他,我没有怪他,我只是想他陪我看一次升旗。
陈默蹲下来,认真看着她的眼睛:“当然可以。
而且叔叔答应你,一定亲手交到他手上。”
当晚,他破例开启私人信箱,录下一段话:
>“各位父母,各位孩子:
>
>我曾以为,记录声音是为了留下历史。
后来我才懂,它真正的意义,是修补断裂的情感链条。
我们每个人都在某个时刻伤害过最爱的人,也曾在误解中逃离。
但请记住,只要一句话还在路上,亲情就还没死。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