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人老了,连倾诉的力气都没了。”
我掏出随身携带的新录音机,递给她:“试试这个?我们可以录一段‘声音档案’,放在这里播放。
哪怕没人说话,也让这屋子有点声响。”
她迟疑地接过机器,按下录制键,清了清嗓子:“我是陈秀兰,六十二岁,住在武威西关街。
今天有两个客人来找我,一个是当年我写信救下的女孩,一个是她丈夫……我不知道这话有没有人听,但我想说,我不后悔那封信。
哪怕只照亮了一小段路,也是亮过。”
录音结束,她笑着擦了擦眼角。
我把这段声音上传至“万家录音”
的云端,并标记为【001-甘肃武威】。
第二天,我们去了当地一所乡村小学。
校长听说我们的来意,立刻安排了一场“倾听课”
。
教室里坐着二十多个孩子,最小的不过七八岁,最大的即将初中毕业。
我拿出录音机,告诉他们:“今天我们不讲课,只做一件事??问问身边的人,小时候最难忘的一天是什么时候?然后录下来。”
起初没人举手。
直到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怯生生地说:“我能问问我奶奶吗?她总说以前饿得吃树皮……可我不敢问。”
我点点头,陪她走到校门口。
她奶奶正蹲在墙根晒太阳,听见孙女的问题,愣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开口:
>“最难忘的是1960年春天,我十岁。
那天饿得走不动路,倒在麦田边,以为要死了。
突然有个解放军叔叔递给我半个馍,他自己啃着野菜团子。
他不说名字,只说‘挺住,日子会好的’。
>我活下来了,每年清明我都去烈士陵园转一圈,虽然不知道他是谁……但我觉得,他就在我身边听着呢。”
小女孩一边录一边哭,录音机差点摔在地上。
我帮她稳住,按下暂停,轻声说:“你奶奶的声音很珍贵,别让它跑了。”
回到教室,已有五个孩子完成了采访。
有个男孩录下了父亲讲述九八年抗洪时跳进激流救人,结果自己险些丧命;另一个女生录了母亲回忆十五岁独自坐火车去乌鲁木齐打工,在车站被人骗光钱,靠着一位维族大妈接济才活下来……
李妍老师曾说过:“创伤一旦被讲述,就开始愈合。”
此刻我看见的,不止是伤痕的暴露,更是代际之间沉默壁垒的崩裂。
傍晚,我们在镇上找了家小旅馆住下。
窗外是连绵的祁连雪山,夕阳将雪峰染成玫瑰金色。
林晚靠在床上翻看今天的录音记录,忽然抬头问我:“你说,如果我们不来,这些声音是不是就永远埋着了?”
“也许吧。”
我说,“但更可怕的是,人们习惯了不说。
就像沈先生临终前那段录音,他等了三十年才敢说出对儿子的愧疚。
而很多人,连等待的勇气都没有。”
她沉默良久,忽然说:“我想在这里建一个‘声音驿站’。
不需要大,一间屋子,几台录音机,让老人、孩子、外出归来的人,都能进来录一段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