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甲字区肥力最足,苗情明显壮硕;丙字区稍欠,苗则略显纤细。”
“卑职一一记录下来,待秋后便可核算出最允当的施肥比例,既不亏耗地力,亦不枉费金贵肥源。”
旁边另一个农技员李桐补充道:“还有这株距,咱们定了好几档,一尺留两株、两株半、三株……都在不同的地块试验。
就是要看看,在这中央谷地,到底什么样的密度,能让这新洲单株结桃多,亩產总桃数也高。”
陈青山频频点头称讚。
他虽是“半路出家”
的农官,但好歹也在农业部讲习所培训一年有余,深知这种“数据农法”
的厉害。
这不再是“庄稼活,勿需学,人做啥咱做啥”
的旧路子,而是要把种田变成一门可以积累,可以优化,更可以传承的大学问。
那名农技员所说的“农院”
,乃是三年前新洲大学堂中新设立的农学院,招收高级中学堂毕业的学生就读,专事研习农业种植的学说。
当然,师资力量和使用的教材並不是很全面,超过半数授课老师还是各地选定的老农,然后辅以《氾胜之书》、《齐民要术》、《王禎农书》、《农政全书》,以及根据眾多农人总结归纳的种植经验编订的《新华农书》等教材,对学生教授农学知识。
但这所农学院却是迄今为止,却是世界上第一座专门研究和学习农业生產的高等学府,开了一个歷史先河。
所有人都未曾想到,传承数千年的农业,竟然首次被纳入科学范畴,还有了系统而科学的研学之所,並且大规模地教授和指导学生。
“很好!
咱们新华种田,不光靠手上的老茧,还得靠这个……”
他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又指了指农技员们的本子,“和这个。
咱们现在做的每一笔记录,都是在给后人铺路。
今年咱们摸清了这新洲的底细,明年就能种得更好。
一年接著一年不断选育下去,就能培育出既耐旱高產、纤维又长的好品种来!”
田地里的农人们看著这几个农技员一丝不苟的样子,心里感觉怪怪的。
土里刨食,也是一种学问?
在他们的认知里,耕田种地,经验都是口口相传,好坏全凭感觉,年景不好也只能归咎於天时。
像这样把一株苗从生到死的每一个细节都掰开揉碎记录下来,还是头一回见。
王老根虽然还是觉得有些“玄乎”
,但看著那几个年轻人认真的劲头,以及陈农官篤定的神色,不由犯了嘀咕:“要是真能用笔桿子写出个高產道道来,那还真是邪性了!”
日头渐渐落下,將太原堡的一圈木柵栏和新建的屋舍拉出长长的影子,炊烟也裊裊升起。
收工的移民们扛著农具,拖著疲惫的身体,走向那片逐渐成型的聚居区。
沈全福回头望去,大片的田在晚风中泛著柔和的绿波,株株苗挺拔而立,它们承载著来自苏松农民的技艺与希望,也承载著这个新生国度对富足未来的深切渴望。
“好好长吧。”
他在心里默念,“在这片新土地上,咱们都好好活出个样子来。”
——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