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山海关的内乱,如同关内瓮城中被刻意控制的火势,在关宁军与八旗兵的联手弹压下,并未蔓延成焚毁一切的烈焰,反而迅速熄灭了。
西罗城零星的抵抗被血腥扑灭,像几滴落入洪流的血,顷刻间便被更大的喧嚣吞没,连涟漪都未曾泛起多少。
王承恩倚坐在墙根,肩头的伤口还在汩汩冒血,意识在剧痛和失血的眩晕中浮沉。
他模糊的视野里,是川流不息的白色浪潮。
更多的八旗兵,步骑交杂,如同决堤的洪水,通过洞开的城门,源源不断地涌入关内。
他们不再仅仅是正白旗的精锐,镶白旗、正蓝旗……各色织金龙纛相继出现,代表着大清国更为庞大的战争机器正式开动。
马蹄声、脚步声、车轮碾过青石路面的轰鸣声、兵器甲胄的碰撞声、军官短促的指令声……所有这些声音混杂在一起,形成一股低沉而持续的轰鸣,震得地面都在微微颤抖。
这支军队,刚刚经历了关外苦寒之地的蛰伏与磨砺,此刻进入这看似不设防的雄关,如同饿狼闯入羊圈,虽然保持着基本的行军阵列,但那压抑不住的躁动与嗜血的气息,却比任何呐喊都更令人胆寒。
王承恩看到一些八旗军官在马上指指点点,用他听不懂的满语大声吆喝着,麾下士兵便如臂使指般分出一股股小队,迅速抢占关城内的各处制高点、仓库、衙署。
他们的动作迅捷而有效,带着一种惯于征服的冷漠。
偶尔有不开眼的、吓破了胆的明军散兵或者关内民夫惊叫着跑过,立刻会被精准射来的箭矢或投枪钉死在地,尸体很快就被后续的人马践踏得不成形状。
没有大规模的屠杀,至少现在还没有。
但这种高效、冷酷的清理与控制,比无差别的狂杀更让人心底发凉。
这是一种秩序,一种属于征服者的、不容置疑的秩序,正在迅速取代关城内原有的一切规则。
王承恩艰难地转动脖颈,望向镇远楼的方向。
那里,吴三桂的“吴”
字大旗依然在飘扬,只是旁边,不知何时,己然升起了那面象征着大清摄政王的织金正白龙纛。
两面旗帜在渐起的风中纠缠、并列,构成了一幅极其诡异而又寓意深刻的画面。
他看到一队盔甲格外精良的八旗巴牙喇护军,簇拥着那个醒目的白色身影——多尔衮,正缓缓通过城门,进入关内。
多尔衮骑在白马之上,目光锐利如鹰,扫视着这座刚刚易手的雄关,脸上没有任何得意或激动的神色,只有一种深沉的、掌控一切的冷静。
他甚至没有多看那些跪伏在道路两旁、瑟瑟发抖的降兵和民夫一眼。
就在这时,一队关宁骑兵,打着吴三桂的认旗,从斜刺里驰来,在多尔衮马前不远处勒住战马。
为首一员将领,正是吴三桂的副将杨珅。
他在马上对着多尔衮抱拳行礼,姿态放得很低,似乎在汇报着什么,又像是在引路。
多尔衮微微颔首,说了几句什么。
随即,杨珅便调转马头,引领着多尔衮及其卫队,向着吴三桂所在的镇远楼方向行去。
“嗬……嗬……”
王承恩想发出一点嘲讽的笑声,却只扯动了伤口,引来一阵剧烈的咳嗽和更多的鲜血。
合作?盟誓?这分明是……主人与……他不敢再想下去,只觉得一种比死亡更冷的寒意,浸透了骨髓。
山海关,完了。
大明的北门锁钥,从此易主。
---
镇远楼内,气氛同样凝重而微妙。
原本属于明军统帅的议事大堂,此刻灯火通明。
吴三桂己经褪去了戎装,换上了一身较为轻便的武弁常服,但腰间的佩剑并未解下。
他坐在主位的下首,神情依旧保持着惯有的冷硬,只是眉宇间那丝难以化开的疲惫,在跳动的烛火下显得愈发深重。
他的目光偶尔扫过堂下肃立的几位心腹将领——杨珅、郭云龙等人。
这些跟随他多年的部下,此刻脸上也难掩复杂之色。
有对未来的茫然,有引清兵入关后隐隐的不安,也有对李自成刻骨的仇恨在支撑着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