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李局,要不要打电话?”
东子连忙问道,仅仅是一个路口就埋伏了四台警车,很明显就是冲着他们来的。
“不需要。”
李威异常冷静,“我很想看看凌北市的天到底能有多黑,不用怕,我早有安排。”
“好。”
东子又坐了回去,目光落向车窗外,区分局的警员快速冲下,在这个位置的主要是区分局的布局。
凌北市宏图区公安分局一把局长下车,这时警员已经将车子围住,看到车窗落下,他直接走了过去。
“下车接受检查。”
李威看了对方一......
朱远航调任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后,工作节奏陡然加快。
这个新机构的成立,标志着中央对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作为首任主任,他不仅要统筹全国范围内的政策研究和试点推进,还要亲自带队深入一线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尽管事务繁忙,他始终没有放松对自己和团队的要求。
每天清晨六点起床,七点前就已到办公室处理文件、审阅报告;白天则安排与各地干部座谈交流,听取经验做法;晚上还要组织专家讨论当天调研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思路。
他的办公桌上常年摆着一本黑色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走访村庄时听到的群众心声、基层干部的困惑、以及自己在实践中的思考。
有时深夜加班,他会翻看这些笔记,仿佛又回到了那些炊烟袅袅的村落,耳边回荡着藏族老人低沉的嗓音、苗族孩子天真的笑声。
有一次,在贵州黔东南的一个侗寨调研时,一位年过七旬的老支书拉着他的手感慨道:“我们这里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年轻人出去打工了,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
政策下来了,没人落实啊。”
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朱远航。
他知道,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许多偏远农村面临的共性问题??人才断层、治理能力薄弱、公共服务滞后。
他意识到,要真正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必须从“人”
入手,建立起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干部队伍。
回到北京后,他立即召集研究中心核心成员开会,提出启动“千名乡村治理骨干培养计划”
。
该计划旨在通过选拔、培训、轮岗等方式,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培养一批熟悉本地情况、具备现代治理理念的基层干部。
“我们要做的,不是派几个大学生去挂职锻炼,而是系统性地培养本土治理力量。”
他在会上强调,“只有让本地人愿意留下来、干得好,才能真正把治理做实、做深。”
这一建议很快获得国务院领导批示支持,并纳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随后,研究中心联合教育部、人社部等部门,制定了详细实施方案,并在全国范围内遴选首批试点县市。
与此同时,朱远航还推动建立了“中国乡村治理观察指数”
,通过对村庄治理效能、群众满意度、公共服务水平等指标进行量化评估,形成可动态更新的数据平台,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这项工作虽然繁琐复杂,但他始终坚持亲力亲为。
为了确保数据真实可靠,他多次带队前往偏远山区实地核查,甚至亲自入户走访,与村民面对面交谈。
一次,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独龙江乡,他顶风冒雪走进一户农户家中。
这家人住在木板搭建的房屋里,取暖靠火塘,照明用蜡烛。
女主人听说他是中央来的干部,激动地说:“我们这里太偏了,平时难得有人来。
您能来,说明政府没有忘记我们。”
朱远航眼眶湿润了。
他蹲下身,握住老人布满皱纹的手,轻声说:“我们不会忘记任何一个角落的百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