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大营村,代销店门口。
上午,忙完家务后,胖婶、赵兵媳妇等一群老娘们和几个闲汉又坐在代销店聊闲篇。
现在进入九月中旬,天气没那么热了,往年这个时候是代销店最热闹的时候,可今年却少了几分氛围。
...
天刚亮,风还带着夜里残留的寒意,李哲已经站在菜园子边,手里攥着一把湿土。
他没急着翻地,而是蹲下身,指尖轻轻碾碎一块土疙瘩,看着它簌簌落下。
这土松软了,春气到了,该种早茬黄瓜和小油菜了。
身后传来锅铲碰铁锅的声响,是阿依娜在做早饭。
她如今不再问“今天吃什么”
,而是凭着节气和来人多少决定灶火大小。
七号院的厨房,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漏雨塌灶的小屋,而是连通着三间操作间、能同时供百人用餐的“乡村中央厨房”
。
可灶台还是那口老铸铁锅??李哲坚持留下的,说是“锅有记忆”
。
谭静雅推门进来,头发扎得利落,肩上挎着摄像机:“直播准备好了,今天讲‘水怎么变成饭’。”
“不讲技术,讲人。”
李哲起身拍净手,“从一口井说起。”
上午九点,镜头开启。
背景是刚修好的柳河镇净水站实景图,投影墙上缓缓展开一张全国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着红点。
“这些红点,都是曾经断过水的地方。”
李哲站在画面前,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不是天灾,就是人祸;不是没人管,就是等得太久。”
弹幕立刻滚动起来:
>“我们村去年旱了三个月,最后靠消防车送水。”
>“我家在城中村,水管锈得流黄水,物业说‘还能用’。”
>“为什么总要等到出事才修?”
李哲点头:“因为干净水太普通了,普通到人们忘了它有多贵重。
就像空气,看不见,就不觉得缺。”
他转身拿起一只玻璃杯,倒进浑浊的河水样本,又取出一个简易滤芯,慢慢演示过滤过程。
“这不是高科技,这是常识。
可常识,偏偏最易被遗忘。”
直播持续了一个半小时。
结束时,评论区已刷出两万多条留言。
有人开始自发整理本地饮水问题清单,有人上传自家水龙头的照片请求检测建议,更有几位水利系统的退休干部私信表示愿意加入志愿者队伍。
下午三点,刘桂芳带着一名陌生男子走进院子。
那人五十岁上下,穿一身洗得发白的蓝工装,脚上沾着泥,手里拎着个旧帆布包。
“这位是王建国,”
刘桂芳介绍,“黄河滩区护堤三十年的老工人。
他老家所在的村子,最近两个月井水发苦,牲畜都开始掉毛。”
李哲请他坐下,倒了杯茶。
“检测报告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