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冉求是个袭人式的人物,他事孔子恭敬如父,但孔子就是不感冒他。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有时想想孔子的一生,也真挺有意思。
孔子出生贫寒,3岁丧父,17岁前丧母,除了一个谁也说不清、道不明的所谓哥哥,叫孟皮的,没听说他还有别的亲人。
如此艰难、破碎的家境,孔子是怎么开始他的学习生涯的。
他跟母亲的十几年共同生活,是怎样的一种经历和图景,这对一个单亲家庭男孩的成长,非常重要,但却无人能道其详。
假如孔子母亲真在他17岁时去世,那孔子19岁的结婚,就多少有点不孝的嫌疑。
问题还在于,凭什么这时的孔子,已经名声在外,以至于婚后第一年,20岁的孔子当上爸爸,就在儿子出生的那天,孔子收到鲁国国君送来的贺礼,--一条由鲁昭公亲自钓起的鲤鱼。
41孔子唯一儿子的名字,即来源于此。
没人说得清孔子的早年生活,这对于我们今天大谈特谈孔圣人,其实非常重要,也就非常惶惑。
《论语》,或者其它什么经书、史书,始终不见关于孔子家庭的介绍、叙述。
一直活到孔子67岁那年才去世的原配夫人亓官氏,压根儿就没露过面。
就连有一次孔子病很厉害,性急的子路,已经在张罗老师的后事,42也没写到师母那时在哪。
孔子,或者说所谓儒学(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多么的重视家庭啊,然而除了知道孔子生了孔鲤,父子俩有一次庭对,43孔鲤死于孔子之前,鲤生子思外,孔子的家庭情况,几乎一片空白。
另外,当孔子领着一帮五湖四海汇聚而来的弟子,周游列国,这些年青人是怎么平衡这种漫无目的的流浪,和孔子"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的教训的?莫非他们都是一群孤儿?
在这种基础上谈论孔子,要做到不盲人摸象,不两小儿辨日,难。
更让人猜想联翩的是,孔子,一个贫寒子弟,怎么对政治,对从政有那么强烈的趣向,终生不渝。
孔子说:"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论语
卫灵公》),这名恐怕不是学问之类的名吧--这名他老早就有了。
孔子临终前,对身边的子贡,以一种极哀痛的语气说:"
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
"
45这个宗字,包含的,也是一股浓浓的政治情结。
在孔子之前,固然有不少名士,如百里奚、管仲,都是暮为奴役死囚,朝为廷臣宰相,但好像没见过孔子这样,一个劲地朝政位冲击的底层贫民。
而孔子所处的时代,与他个人的人生遭际,也确实充满了戏剧性和象征意味。
从西周末期开始,"
周家大屋"
就摇摇欲坠、嘎嘎作响地要散架。
父子对杀,兄弟屠戮,早已是稀松平常事。
但跟孔子之后的墨、庄、孟时代相比,更别说跟荀、韩、屈原相比,孔子所处的春秋末期,其实还可以说是一个古典文雅的时代。
那是一个车战的时代,骑兵尚未出现。
孔子哪里能想像得到,200年后白起长平坑卒,一埋就是40万的惨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