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这是一块极其肥沃的,适合种植水稻的田地,比过去临河大队山脚下所有的田地都要肥沃,都要适合种植水稻,一旦这里真的全部开发出来,那么未来几十年临河大队都将不用再担心没有水田种植水稻的问题,可以说是惠泽几代人的大事。
也随着这块地,每天被老牛拉着犁耙,将地耙平整,形成一块块平平整整的四方地,整个临河大队的人,对于提出这个方案的许明月也越发的尊重。
许明月最明显的感受,就是村里人过去对她排斥和远离,是一点都没有了,见到她也都非常热情的打招呼,对小阿锦更是如此。
现在临河大队最普遍的说法就是,许明月是‘有福之人’,老王家是借了她的‘福气’才成了城里的正式工,现在这个有福气的儿媳妇被赶回来,以后老王家肯定是要倒霉的。
不过许明月并不喜欢这种热情,热情就以为着村里人和她的距离感拉近,分寸感也会随之消失。
许明月可不想她们对荒山失去了害怕和恐惧,到时候这些喜欢串门唠嗑的嫂子婶子们,没事来她这荒山唠两句,那她的日子也不用过了。
还有她在荒山打的井。
也幸亏她在荒山打了井,她不用去江家村的村口老井跟江家村的人抢水喝。
荒山是离江家村的村口老井是最近的,如果从荒山的后山出发,走王根生走过的那条路的话,直线距离就更短了,穿过现在已经完全干涸的小溪和江家村的田埂,就到了江家村的村口老井。
许明月已经注意到,早上去江家村老井挑水排队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长了,还经常听到谩骂和打架声,就是因为排在前面的人舀水太多,后面排的人没水了。
可骂也没用,水就那么多,别人舀走你就没了。
人又不能不喝水,就只能从大水沟里挑水回去。
大水沟的水其实并不干净,现在的江家村大水沟许明月不知道,可二三十年后的大水沟,许明月那可太清楚了,因为临河大队唯一一所小学就在江家村,她小时候上学是要经过这条大水沟的,大水沟里什么都有,什么农药瓶子、死狗、死老鼠、玻璃瓶,连江家村下村人的马桶,都是在大水沟里洗。
在江家村人看来,大水沟的水就是用来灌溉农田的,不像村内池塘的水,日常要洗衣服洗菜,一些脏的臭的自然不能在池塘里洗,江家村的大水沟就成了扔这些东西藏污纳垢之所。
这时代因为资源匮乏,迄今许明月倒是没有在大水沟见过什么农药瓶子、玻璃瓶子,但想也知道,日常江家村人估计没少在大水沟刷马桶。
可现在就这样的大水沟里的水,居然成了江家村人日常的引用水。
也幸亏是今年新从竹子河引来的水,去年引的水,早已经灌溉完了,不然这大水沟里的水,哪怕是有明矾,估计也够呛的很。
许明月倒是不担心许家村大河沟的水,只因许家村的地势比江家村高,许家村在上游,江家村在下游,大河沟的水只有往江家村大水沟流的份,大水沟的水是流不到许家村大河沟的,光是许家村的那段地势,就隔绝了大水沟的水。
现在江家村大水沟的水,不仅得用来喝,还得用来灌溉山脚下的冬小麦。
到了四月,山脚下种植的冬小麦也都到了麦穗葱郁的季节,临河大队不管是老人、孩子,都被组织起来,用推车去灌溉即将成熟的冬小麦,还要为冬小麦除草,用孟技术员制作出来的除虫水,给冬小麦除虫。
哪怕临河大队的人已经拼尽全力在保护冬小麦,可两个冬天没有下雪,土壤里的虫卵没有被冬季的大雪冻死,今春的冬小麦涨势并不是很好。
第66章 第66章干旱还是影响了施、胡、……
干旱还是影响了施、胡、万三个村子的收成,哪怕施、胡、万三个村子提前做了准备,在山下挖了大水库储水,可那时候储水其实已经有些迟了,只能接山上流下来的水,这些水经过去年一年的灌溉,今年已经见底,最多能撑到今年的育苗和插秧,插秧过后,秧苗就会需要大量了水,如果今年的雨水和梅雨季节还不下雨,那今年一年的收成就完了。
他们距离竹子河比较远,又是上山的路程,日常行走还不觉得如何,若是挑担子,或是用推车拉水,这个上坡的过程,就会极其的漫长和劳累。
这使得施胡万三个村子的小队长及村民们十分的焦躁不安。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老话都说了,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这都两年没下雪了,今年还是个暖冬,有现在的长势,都已经是整个临河大队拼尽全力的成果了。
许大队长这段时间一直在蒲河口建设农场。
不建设不行,开春之后,就陆陆续续往邻市和吴城来了许多灾民,很多灾民刚来这边,没吃的,就拔藕针,割地里的青麦苗吃。
这些可都是日后的口粮,哪里能让灾民们就这样霍霍了?为此许大队长每天都要带着民兵小队巡逻。
他现在这里总共有五个民兵小队,其中一个民兵小队是他自己的手下,剩下的四个都是周书记暂借给他的,说是暂借,其实,就连他自己手下的那一个民兵小队的实际掌控人,也是周书记。
但许大队长就不是怕事的人,他从小就横,民兵小队来到他手里,他就敢用,整日让这两百多的民兵小队,带着去年冬天留在这里种植冬小麦,建设房屋栅栏的灾民们跟着一起训练,加上这些灾民,他手上已经有五百多人。
去年那些灾民过来挖莲藕,许大队长自然不可能没有截留,截留下来的莲藕全都被他组织人洗成了藕粉,冬天没吃的,又让灾民们去没人的河滩挖莲藕,民兵小队带着人去山上打猎,挖葛根,洗葛根粉。
那些留下的灾民吃饱是不可能吃饱的,每天能有两碗藕粉对付一下,只期望他们种植的冬小麦能干净种出来,才算真正有了粮食。
所以这些小麦不论是对许大队长来说,还是对留下的灾民们来说,都是他们的命根子,后面来的灾民想要吃他们的青麦苗,和要他们的命有什么分别?一个个全都带着用竹子削成了竹枪,和带着枪的民兵小队们四处巡逻,防止麦苗被吃。
几乎每天都要见血!
许大队长只有极偶尔才能回临河大队一趟,看看临河大队今年春耕的情况。
今年春耕临河大队的山地不准备种水稻了,等冬小麦收了后,全都要种上春红薯,套种大豆、玉米、花生。
山地不种水稻,下面的河滩种水稻。
原本还担心春耕问题的施、胡、万三个村子,在收到许大队长指示后,也决定跟着种春红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