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
"
(《孟子
梁惠王下》)成千上万的老百姓饿死、冻死路边,有口气的流浪各地乞讨为生,你们却富得流油,钱多得没处花;那些公务人员,有谁想到过饥寒交迫、无家可归的老百姓?你们当过回事吗?曾先生说过,当心!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现在,可不是老百姓来"
还"
来了,你还想怪他们?
--三千年人世间第一等痛快语。
孟子对曾抱以很大幻想的齐宣王,有过一段苦口婆心的长篇游说,其中有"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孟子
梁惠王上》)老百姓没有稳定的收入,心里就不踏实;心里不踏实,就很可能铤而走险;等老百姓犯了事,你们动用国家机器来处罚,这就是罔民。
罔,朱熹《孟子集注》解释为:犹罗网,欺其不见而取之也。
--也就是老百姓在走投无路中犯事,然后,又在不明就里中给收拾了。
有人看到孟子对梁惠王说,何必曰利,就以为孟子只讲大道理,不讲钱。
其实,孟子不但讲利,而且讲起来头头是道,一套一套的,深谙"
周于利者,凶年不能杀"
(《尽心下》)的道理。
孟子的意思,是让那些最高官僚们,成天少惦记着些银两,多想点怎么能给老百姓办点人事。
至于对平头百姓,孟子倒是时常不忘,他们口袋里,是否还剩了一块两毛五。
自经界始,这是孟子劝滕文公搞"
井田制"
用的词,那事后来没搞成,于是我把它搬到这来,以此说明孟子对于中国知识分子概念的初始建设。
知识分子一词,有广义、狭义之分。
这里说的是狭义,也就是爱德华·W·萨义德所界定,或者说,所期许的知识分子。
这种知识分子,在中国,是比大熊猫更为珍罕的生物。
秦汉以后,两千年中华文明史,我们能见到的,是一种所谓士子,或士大夫的东西,这种东西原本是体制内的产存物,《孔子打劫》写到过它的生成与衍变,也就是士与官的关系。
当早先所谓的士,从体制框架的子宫内壁上脱落,孤悬在外,中国最古老知识分子的萌芽,也就开始了。
这种萌芽,极其缓慢,极富中国特色。
孟子以前(现今依然),最大特色,就是要重新挤回到体制子宫中去。
孔子是其突出代表,老庄们则做了旁观者,并最终选择了放弃。
至于另一些,比如稷下学宫那些"
不治而议"
,他们的言行,缺乏足够的历史代表性,简单说,就是我们不清楚他们干过些什么。
只有孟子,性格锐利、强悍,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一步步后撤的同时,爆发出中国知识分子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
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1.知识分子身份的自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