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为碾谷、伐木、排干沼泽和矿井而发明并使用的水车和风车,可代表这种"
非人力"
的动力之源。
其他有用的发明包括木匠用的创、曲柄、独轮小车、纺车和运河闸门等。
确实,希腊人和罗马人尽管在哲学和艺术上成就极高,但在以机器力量减轻人类的辛苦劳作方面,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所取得的成绩却还不及中世纪的欧洲人在短短数世纪里所取得的。
这大概是因为欧洲较缺乏人力,而那种不发达的新开辟地的社会也颇需劳力,从而促进了发明的缘故。
由于中世纪的欧洲人从奴隶或农奴经济开始转入由机器力量推动的经济,西方的文化发展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
希腊语学者兼天主教枢机主教贝萨里翁曾在1444年写过一封信,对中世纪时西欧人在技术上所取得的进步作了有趣的说明。
这位学者原先在罗马住过多年,意大利手工业的先进水平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所以,他给拜占庭摩里亚自治省当时的统治者君主坦丁·帕莱奥洛古斯去信,建议悄悄地派"
四或八名男青年"
前往意大利学习手工业技术,并学习意大利语"
以熟悉他信上所说的东西"
。
贝萨里翁对排除手工劳动的水力锯机的印象尤为深刻。
他提到了"
锯木头用的自动锯机和运转得极快、极整齐的水车"
。
他对水力风箱也念念不忘,他写道,"
在冶炼和分离金属时,他们用的是皮风箱,这种风箱无须用手操作,便能膨胀和松弛,将金属从原先泥土似的无用物质中分离出来"
。
贝萨里翁还谈到,在意大利,"
任何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学到炼铁知识,这种知识对于人类极为有用且必不可少"
。
这封信作为一个证据,其意义十分明显:中世纪时,西欧在技术上所取得的进步是如此巨大,以致一个东方人首次建议应派学生去西方学习"
各种实用的技艺"
。
就欧洲扩张来说,最重大的技术进步表现在造船、航海设备、航海术和海军装备方面。
在1200至1500年间,欧洲普通船舶的吨位增加了一倍或二倍。
载重量为150至200吨的狭长桨帆船让位于600至800吨的圆体帆船。
13世纪时采用的艉舵迅速取代了旧时效率较低的侧向操舵装置。
另外,同样重要的是,14世纪时,葡萄牙人改制了阿拉伯人的三角帆索具,使船能够更直接地逆风航行。
船的构造和索具方面的这些进步表示原先在北欧、地中海和中东发展起来的船的一些优点已结合成一体。
最后结果是,船的规模更大、速度更快、操纵更灵便。
此外,经济效益也更高,因为这时的船排除了100至200名划手及其口粮和装备,从而大大增加了载货容积。
与造船方面的进步紧相连的是航海术的进步。
在航海水方面,最重要的贡献来自地中海地区。
那时,中国人似乎已拥有磁罗盘,但是,至今不能确定,欧洲人是从中国人还是从作为中间人的阿拉伯人那里获得磁罗盘。
也许欧洲人的磁罗盘是12世纪时由他们自己独力研制成的,地点可能在意大利的阿马尔菲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