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棍子文学网】地址:https://www.exowx.net
但是,有些印度人反对这一决定,因为他们希望学习英语以便在新政府中找到工作。
这些反对者中更有远见的人为了使他们的同胞可得到整个西方学问的主体,赞成西方式的教育。
最杰出的是著名的孟加拉学者拉姆·莫汉·罗伊,我们不久将考察他的生涯。
罗伊曾于1823年给总督会信,断言传统式的教育仅仅是"
用语法上的细微之处和形而上学的区别来装满青年人的头脑,而这些东西对学习者或社会投有什么实际用途或根本没有实际用途"
。
他要求实行"
一种更自由主义的、更开明的教育制度,它包括数学、自然哲学、化学、解剖学和其他有用的学科"
。
争论使公共教育委员会分裂成两派——"
英国语言和文学的研究者"
和"
东方文化研究者"
。
争论点并不完全明确,因为东方文化研究者乐于设英语课程,甚至设关于西方思想家的课程,但是,仅仅是在传统课程的范围内。
僵局一直持续到1834年托马斯·巴宾顿·麦考利被任命为委员会主席为止。
第二年,他制订了其著名的教育备忘录;在备忘录中,他全心全意地采纳罗伊的观点,下结论说,"
英语出梵语或阿拉伯语更值得了解。
……"
麦考利还说,"
用我们有限的手段,我们不可能试图教育全体人民。
我们现在必须尽力培养出可以在我们和由我们统治的无数人之间充当译员的俗之类的改革。
"
对西方的第三种、也是最通常的一种反应是居于盲目崇拜和彻底拒绝之间的妥协。
它接受西方的现世主义和学问的精华,但也试图从内部改革印度教,试图在摆脱印度教的腐朽和粗俗的外壳的同时保持它的基本真理。
这一学派的杰出领袖是被广泛地尊称为"
近代印度之父"
的拉姆·莫汉·罗伊。
他于1772年出生于一个虔诚的婆罗门家庭,由于看到他姐姐在丈夫的火葬柴堆上受折磨的场面,他与父母断绝了关系。
他是一个不知足的学生,掌握了波斯语、阿拉伯语和梵语,然后又学习英语,进入政府部门任职。
他被西方的思想和宗教强烈地吸引住,为了阅读《圣经》原文而学习希腊语和希伯莱语。
罗伊拒绝形式上的教条的基督教而接受基督教的人道主义的启示。
他的著作《耶稣的箴言:和平与幸福的指南》是个人对基督教所作的解释——是对传教土的答复而不是对他的同胞的召唤。
罗伊还向梵社(神社)即他创立的一个新的印度教改良派重新解释了印度教。
梵社并不如通常所说的那样,是印度教的一个被基督教冲淡了的组织,而是欧洲启蒙运动的学说与《奥义书》的哲学观点的一个综合物。
罗伊首先是一个理性主义者,认为印度教直接建立在理性之上。
这一原则被确立后,他开始削减当时的印度教习俗,自由地借用西方的东西。
因而,他给他的追随者们留下了一个信条,这一信条使追随者们能面对西方面不失去自己的特点和自尊。
罗伊于1833年去世,在他死后的60年里,梵社仍然是努力净化印度教的中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